当前位置:

数学奥赛成绩获“史上最佳”,当以平常心视之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刘昱 2022-07-18 17:32:59
时刻新闻
—分享—

□程振伟

7月15日,第6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中国队6名选手均以满分成绩勇夺金牌,成为本届比赛中唯一获得全金的代表队,并以领先第二名44分的绝对优势,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赢得中国参赛史上最佳成绩,中国队也成为该项赛事有史以来第二支以全部满分摘金的参赛队伍。

奥数国际赛场拿历史最佳成绩,“6人全满分”,当然值得庆贺。毕竟是以国家为参赛单位的比赛,拿了总分第一,肯定是为国争光。虽然前些年奥数与“学业负担过重”勾连,但奥数国际比赛还是要回到“一群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有天赋孩子之间同场竞技”的本义,位列“历史上全满分夺冠的唯二”,而且另一次是1994年的美国队,中国娇子的努力值得肯定,为其自豪也不为过。

前些年,“全民奥数”让诸多家长和孩子疲于应付,也引来部分人对奥数的“口诛笔伐”。而一些人虽然口头上“讨伐”奥数,但为了“自家的孩子不输了集体无意识的竞争游戏”,他们给孩子报起奥数班来也丝毫不犹豫。好在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也带来了“奥数热”的降温。

其实,奥数对有天赋的学生而言,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北大数学天才“韦神”,就曾经是国际奥数金牌得主。1978年以来,赢得数学奥林匹克金奖的学生,占了菲尔兹奖(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得奖人的1/3。但也要看到,数学奥赛,切不可神话。中国在数学奥赛上常常位居总分第一,但目前还并未带来“数学一流强国”的质变。

因此,数学奥赛成绩获“史上最佳”,当以平常心视之。得了奥赛总分第一,并非新闻,倒是如果哪次没拿到第一,肯定会成为新闻。2019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中国队成绩欠佳,引起国内广泛讨论。但奥赛成绩不等于数学能力,奥赛取得佳绩,只能说明一个国家奥赛参与人数基数大,训练水平高,并不等于这个国家数学培养质量高、数学人才储备好。会考试,有时甚至与素质教育相悖逆,最近关于“小镇做题家”的讨论,多少说明会做题还要向有创新精神转变。

奥数,一不可神话,二不可再批量化的卷土重来。前些年提到的基础教育的“卷”,一部分就是来自奥数。当奥数成为升学依据并进而左右优质教育资源分配,奥数很可能成为压在诸多中小学生肩膀上的“大山”。数学是讲求天赋的,“奥数效应”被放大,很容易让许多孩子沮丧踟躇;但不要忘了,所有的孩子都是有天赋的,只是擅长的领域不同。

数学奥赛,毕竟还是做题,做题满分,并不等于“会提出有思想性的问题并展开有深度有价值的深入探究”。当前世界上最著名数学家之一的陶哲轩,也是国际奥数竞赛金牌得主,他后来得了菲尔兹奖。笔者希望中国的奥数娇子们,不仅会做题,也能真正热爱数学,成为像陶哲轩这样的数学家。同时,“全民奥数”的情况不能重演,奥数的归奥数,正常教育秩序不能再被“奥数热”冲击,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由翱翔。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7/18/1153530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