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信码被盗用,别急着指责学生信息素养低

来源:红网 作者:李冰心 编辑:张瑜 2022-09-21 19:00:01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最上面放.jpg

□李冰心(中山大学)

9月20日,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学生处公布声明,校学生会一名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在未了解企业实际用意的情况下,协助该企业组织学生填写《信师宿舍满意度调查问卷》,要求学生登录学信网并填写学信码,导致部分学生学信码被盗用。(9月21日 澎湃新闻)

学信码是学生个人重要信息,与学籍、学历认证、考研报名、调剂与录取等诸多重要教育事项直接挂钩,可谓必须严加保管的私人“数字资产”,其重要性不亚于身份证。

当收到索要学信码的调查问卷时,学生心中本应敲响警钟,对调查方索要学信码的意图保持质疑。然而,在互联网逐渐成为基础设施的当下,许多高校已全面利用互联网来管理学生,以调查问卷、共享文档等为主要形式,小到统计每日健康打卡情况、大到收集全班同学的学号、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仿佛万事皆可“问卷星”。由于此类文件多由班委或教务老师等学校官方渠道发出,信息收集过程透明、用途明确,学生往往不会有所戒备。

因此,在惯性思维的嫁接下,当信阳师范学院学生收到来自校学生会干部的问卷时,可能并未多加思考就直接填写,以为只是诸多日常问卷中平平无奇的一份;又或者部分同学对索要学信码这一举动有过疑惑,但潜意识认为“校学生会干部”即代表着校学生会,校学生会则背靠校方,因此内心的疑惑也被打消。换言之,涉事学生的“校学生会干部”身份,实际上是为问卷调查方做了背书,成为卸下学生防备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信息素养“失灵”的重要原因。

诚然,公众期待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学生也雀应提高自身的信息辨识能力,尤其是在涉及隐私信息方面,更应多一分警惕和防备。但比起事发后一味苛责学生“警惕性不行”“信息素养低下”,也许更重要的是,反思如何从制度上优化高校的信息管理制度。

疫情之下,互联网的确是校方的有效管理工具,但值得反思的是,当各种必要与非必要的信息收集充斥在生活中,学生浸润在信息过度收集的环境下,辨识能力难免下降。此外,包括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健康码等在内的重要隐私信息,学校以问卷形式收集是否存在风险?部分信息是否可通过接入平台、授权读取?如何避免信息收集过程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是校方和学生都应思考的课题。

来源:红网

作者:李冰心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9/21/118548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