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舒晓(山东大学)
10月3日,河南周口。孙合理是一家饭店老板,趁国庆节放假,请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一起吃团圆饭。他买了10只鸡、50斤粉条和100块钱的馒头,连续做3天炖菜,为农村老人过重阳节。他说,每年重阳节都要回村为老人过节,已经连续坚持五六年了。(10月4日 长江云)
孙老板这一朴实却充满真情实意的举动,并没有过多地渲染、没有大张旗鼓地铺张浪费,却能直达心底、温暖人心,感动了无数人,这不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尊老、敬老、爱老的方式吗?
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九月初九就被赋予了“长长久久”“长寿”的含义,也正因如此重阳节慢慢成为了老人家们祈祷长寿的节日。我国也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鼓励社会关爱老人,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让老人在这个社会中感受到更多温暖,获得更多满足感、安全感,因此过重阳节本就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尽自己所能就好。
比节日更重要的是人,比形式更重要的是心意。对于河南的孙老板来说,比节日和假期更重要的就是“家里人”——那些他惦念已久的村里的老人家们。今年又是格外幸运的一年,国庆节与重阳节恰巧相逢,这也为河南的孙老板提供充足的时间为村里的老人家们过节。能够有此心意已经十分不易,更何况孙老板已经连续坚持了五六年更是令人赞佩。
古时候,老年人通过登高,饮菊花酒的方式祈祷长寿。今天,孙老板利用自己的特长——做炖菜给老人们渡过了一个难忘又温暖的重阳节,没有大张旗鼓,没有铺张浪费,更不是刻意做秀,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向老人们送出一碗碗发自内心的祝福。那一碗碗炖菜或许赶不上五星级大厨的味道,也许只是家常的味道,但经孙老板的手做出的菜一定有儿时家乡的味道,是村里老人们最熟悉的味道。那一碗碗炖菜中盛满了孙老板对家乡老人们的惦念、对那些曾经陪伴他长大的老人家们的祝福,要说里面最珍贵的材料那一定是孙老板满满的心意。
节日年年过,中华美德也要代代传。如今我们将对节日的大部分注意力放到了“今年放几天假?”“去哪里玩?”“天气怎么样?”等过节形式上,过多地注意形式往往就会使我们逐渐忽略过节的本意。重阳节这一历史悠久的重要传统节日中蕴含着流传已久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美德是前辈们对我们的教诲,经过岁月洗礼、实践的检验,经过了世世代代的传承与保护才得以在今天仍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因此我们更要用心感悟流淌在传统节日中的真谛,不能让美好的品德在我们这一代失传,要将目光放回节日承载的文化内核上而非拘泥于节日假期、过节方式等形式上。其实只要尽自己所能地用“心”过节,时间、地点、方式都变得不再重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孙老板做到了,我们也能做到。
来源:红网
作者:薛舒晓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