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凡 王瑶 闵令欣(山东大学)
近日,教育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家庭家教家风必修课的建议”时表示,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而就在不久前,中青校媒面向全国一千多名大学生发起的关于恋爱课开设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九成大学生支持学校开设恋爱课。事实上,从一年前武大《恋爱心理学》的出圈爆火,到一年过后,“‘爱’到底需不需要教”这个话题依旧炙手可热,无论是课程本身的内容、抑或是学生们的心理等,似乎都值得我们更进一步探究。
其实,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校开设了恋爱课,深受学生追捧,大批的同学们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等待着老师“补课”。课程大多以如何弄清一段模糊关系对于个人的意义、如何解决恋爱中的矛盾与分歧、如何面对感情的结束等内容为主旨,回应了学生们的刚需,不少同学甚至表示,“如果能早点来上这门课,也许就不会失去自己的女朋友。”
实际上,青春期情感的萌动与懵懂其实也应该被理解。以往的校园学习教会了学生们解题流程、答题规范,但面对人生答卷上的一个个必答题,该如何给出自己满意的答案,对于他们来说也确乎是不小的挑战。因为缺失经验,所以陌生;因为没有引导,所以害怕。当如何为人处世、如何经营情感作为教育缺失的裂缝时,我们又如何期待大学生们在岔路口上坚定地迈出那一步呢?由此可见,学生们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的感慨,对“如何定义爱,如何表达爱,如何培养爱”一头雾水,双眼茫然后感到怅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待爱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近几年互联网出现了大量男女性别对立、对婚姻的负面报道、对孤独经济市场的引导,焦虑感的传递使得年轻人对婚恋欲望逐渐降低。
此外,近几年大学生在面临考研、就业等多重压力下开始出现不愿恋爱、不会恋爱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大学生通过网上进行学习,实际与人交流的机会变得更少,人人都知道爱人,但又不会爱人的现象愈发凸显,年轻人明明想要恋爱,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亲密关系,一些由恋爱引发的极端事件在新闻中屡见不鲜,这就形成了当下社会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社会期待年轻人早早结婚生育,却连如何恋爱都没有教会他们。
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将恋爱课程理解为教大家如何找到一个男女朋友,或是如何保持一段恋爱关系,更重要的是教会大学生如何学会情感表达,培养健全人格,从而在与自我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中更好地学会如何去爱,构建出和谐的社会关系。
反观社会现实发现,我们缺失的不仅是恋爱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也都是我们普遍缺失的部分,而这些恰巧也是大学教育的灰色地带。
现如今的大学教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培养学生全方位兴趣和能力的通识教育,一类是深入研究基础知识的专业教育,什么实用学什么,什么赚钱学什么似乎也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的常态,但无论何种教育,似乎都无法全面实现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更好的了解世界、认识自己。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大学教育对一个的终身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的本职工作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不论是上文提到的恋爱心理课,还是近几年高校推出的劳动教育,生死观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层面的建设、对爱的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且意义重大。
来源:红网
作者:王瑶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