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11”预售惹争议:鲜有真诚价,多是套路深

来源:红网 作者:刘文青 编辑:钟星月 2022-11-09 17:53:49
时刻新闻
—分享—

750x256(1).jpg

□刘文青(长安大学)

又是一年“双11”购物狂欢节,不少“剁手党”“定金人”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吃土”“加购”相关的热词是每年“双11”的网络讨论焦点,近年逐渐兴起的“预售规则”也引发了广泛热议。

按照一些购物平台的规定,“双11”的预售期间,商家让消费者提前预支定金,消费者在双十一当天,以低于正常价格的预售款付清尾款,这才算完成了一次购物。传统电商消费正处在转型阶段,抖音直播、多多拼团等电商新业态亦不断冲击旧有市场格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平台或商家通过优惠减免、创新交易形式的方法吸引消费者关注,这本可以理解。

但是,预售周期内,越来越多的噱头玩法、花里胡哨的减免规则让众多消费者叫苦不迭:"定金、尾款、优惠叠加、红包补贴、赠品送法,一套下来堪比奥数题"。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用户费尽心思算完之后却发现,商品没便宜多少——凑完满减和平常过节直接领优惠券的价格差别并不大。原本方便的网购,被弯弯绕绕的“文字游戏”弄得麻烦又复杂。不仅如此,商品付完定金后,还得等着付尾款,付完尾款才能发货,最终收到货的时间已经和下单日相隔甚远。

从表面上看,预售机制让双十一周期变长,人们有更多时间在不同的平台进行对比衡量,从中找到自己渴望的最低价。但是延长的预售时间背后,还隐藏着商家的小心思:预售的时间延长,用户便能更高频率地浏览购物平台商品。不少商家为吸引眼球,使用"限时抢购""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宣传词语,狂热的购物氛围之下,大多数人往往会被裹挟着失去理性,自然遂了商家心意,产生更多的成交机会。看似真诚的让利,实际是防不胜防的“圈套。”

所以不难看出,预售规则的本质,其实是用定金绑定消费者,把退货渠道设置得很困难,让许多消费者奔着便宜,而投入“双11”抢购的热潮。但是在冲动消费后,因为考虑到定金造成的沉没成本,大多数的他们会选择付完尾款留下商品。

不可否认,“双11”已成为强劲消费力的代名词,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蓬勃生机。“预售”这种新“玩法”也本该是让利消费者,用诚意积攒口碑的好时机,可是平台和商家千变万化的“套路”,不断冲击和消磨着网友对“双11”的期待。长此以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主义”携裹的“购物狂欢”中清醒过来,并逐渐意识到:或许,那只是个普通的星期五。

来源:红网

作者:刘文青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11/09/120281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