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嘉雯(湖南女子学院)
11月15日上午,入职刚14天的外卖小哥刘毅,取回了自己的笔记本。这本被意外曝光的“骑手笔记”,写满了骑手配送的日常技巧和经验,字迹工整、重点明晰,刘毅本人也被网友称为“最认真骑手”。据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35岁的刘毅是四川南充人,曾在建筑公司做过工程管理,月薪上万,目前独自在泸州打拼。他称,因为上半年家里发生变故打击较大,自己比较消沉,想转变一个工作环境,通过外卖骑手的工作来磨练和改变自己。(红星新闻 11月15日)
这则新闻中,值得注意的不止刘毅的行为,还有他和所在平台相关负责人关于外卖配送职业的阐述。
在成为骑手14天后,刘毅感慨道骑手工作对他的触动相当大,并进一步解释说:“一是当骑手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意志力上有所提升;二是在与人沟通、与人处事方面也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在遇到不同的突发事件时,应变能力有很大提升。”
同时,刘毅所在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骑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体力活,而是需要许多技能和经验的积累。比如如何提升配送效率、送餐路线如何选择规划、如何更好地与用户沟通等。为让新骑手更快适应工作熟悉技能,会进行专门职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向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真正的外卖行业与我们印象中的模样似乎相去甚远。围城外的我们,对这个行业多少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见。在时代的潮起潮落中,从前被我们视作“没有技术含量”的外卖行业已在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是否也该放下不合时宜的傲慢?
同日,研途考研名师张雪峰则果断地给予了这个问题否定答案。据中新经纬官方微博转载,他在谈及大学生毕业该不该去送外卖时表示:送外卖不如当工人。这与今年三月份,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给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建议有异曲同工之处。
然而,送外卖真的就不如当工人吗?事实上,从刘毅的工作感想中不难想到,无论是送外卖还是当工人,只要认真对待,都会有对应个人素养的提升,只是会体现在不同方面。
同时,这种论调也映射出他们对外卖行业前景的不乐观看法。这在张雪峰提出的“外卖员职业在5到10年内可能会消失”的观点中,也能得以充分的体现。
那么,外卖行业真的如他们所料想的那样前途渺茫吗?据中工网报道,自外卖骑手正式以网约配送员名称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以来,包括互联网平台在内的各方推动骑手职业化发展的举措并不鲜见。各地工会和有关企业出台了不少举措,在这些举措的积极推动下,外卖骑手的技能培训走向体系化,职业发展走向规范化。
工会和企业的引导和支持,能作为外卖行业还会持续存在并稳中向好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四大原因:一,我们现在身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近些年家政行业的兴起,新型服务类职业的产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二,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外卖行业的需求度上升。三,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有限,导致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能够用机器全部替代人力服务的程度。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多样性职业的尊重与日俱增。
在此现实语境下,他们的悲观论调难免捉襟见肘,显然只是基于片面事实形而上的现实主义。相反,推动外卖行业向规范化发展,则是脚踏实地的长久之计。而落实这条长久之计,需要实现政府、企业、人民群众的三方联动,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勇敢面对历史给予我们的挑战,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来源:红网
作者:谭嘉雯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