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怡(苏州大学)
近日,北京一名法医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曾经有人在听说自己是法医时,会表示不愿意与法医握手、不愿意与法医在一个桌子上吃饭。采访发布至微博平台后,“法医自述有人因偏见拒绝同桌吃饭”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对此,网友纷纷表示“致敬法医,拒绝偏见”。
事实上,不少法医曾表示现实生活中都经历过类似的职业歧视与偏见。因为法医身份而被拒绝握手带来的心理创伤,导致不少法医在之后与人社交时并不会主动握手。知名法医马青仁,就从不主动与人握手。在检验鉴定完毕后,他都会习惯性地用酒精与碘伏反复擦手,表示“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可是,他们本不应该这么“委屈”。众所周知,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视野中出现污点时,有三步确认步骤:转动目镜、转换物镜、移动观察对象。也就是说,污点并不一定在观察对象上,也有可能在镜头本身上。所以,有污秽的不是法医的手,也不是死亡这一名词本身,而是我们不经意间戴上的沾有不好东西的有色眼镜。
说到底,不愿意与法医近距离接触还是因为对死亡过于避讳。一些人不想与法医握手,是因为法医的手解剖过尸体。在这些人看来,尸体充满了肮脏与污秽,尸体还是死亡的具象化呈现。于是一些人本着“近墨者黑,近死者秽”的观念,把对死亡的本能恐惧,转嫁到法医身上。他们认为法医从事着血腥、整日与尸体接触的工作,带有不吉利、阴暗色彩,因而不愿意与法医有接触。
可是,恰如《非自然死亡》中法医中堂系所言“已逝之人也不分好坏,只不过不巧没了性命而已,而我们只是一时幸运,活在这个世上。碰巧活着的我们,是不应该忌讳死亡的。”死亡是每个生命都要走向的终点,它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躲避的人生课题。生而有幸,可死也无恶。死亡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但是不具有传染性。一些人觉得谈论或接触与死亡相关事宜,很不吉利甚至会影响生者寿命,这其实是封建迷信。
如何对待死亡,如何对待作为“死亡代言人”的法医,也是考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文明社会,不能
还希望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能越过心理防线,以平常心与法医握手、吃饭。这样一来,为法医们给予鼓励与温暖的同时,也能让根植于心的偏见慢慢消解,培养对生命和死亡的尊重和珍视。
来源: 红网
作者:黄怡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