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旬老人坚持11年拾荒助学:生命不息爱心不止

来源:红网 作者:暴悦汝 编辑:钟星月 2022-12-06 17:51:51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参赛最上面放.jpg

□暴悦汝(山西传媒学院)

12月的第一天,浙江杭州飘了一整天的雪。傍晚时分,街巷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91岁的浙大退休教师王坤森,邻里间再熟悉不过的“爱心爷爷”。10多年来,他每晚拾荒,资助了7位孩子上大学。(12月4日 光明网)

王坤森曾是一名部队军官,转业后在浙江医科大学(现浙大医学院)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直至退休。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看到了“大眼女孩”苏明娟的照片,那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及其背后家庭困苦无法读书的经历深深戳中了他的心。自从以后,年过八旬的王坤森老先生便开始了他的拾荒助学之路。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出门在附近街道拾荒,直到凌晨三四点才回家。有人曾疑惑,老先生为什么不能白天出门非要在晚上?他年龄已高为什么不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非要出门拾荒?对此王坤森老人这样解释道:白天需要依靠拾荒生活的人有很多,把废品先留给更需要的人。用国家给予的退休金资助学生虽然简单,但失去了一种劳动的意义,更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帮助贫困的孩子们。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劳动的光荣,“只要还能走得动,我就要继续干下去”。

王坤森老人的事迹令人动容,像他这样退休后本该坐享清福的年纪,却仍要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帮助他人的人还有很多。华中科技大学95岁的教授崔崑省吃俭用为贫困学生设立奖学金,江苏常州退休教师孙国华将毕生积蓄用于资助贫困生,浙江杭州退休教师韦思浩多年来用退休金及拾荒的钱来资助学生,87岁高龄的陈自绪24年来一直为捐资济学四处奔走……他们用爱心点燃希望,用真情传递温暖,他们的善举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灵魂的返璞归真,是人性的虔诚皈依,是生命里最柔软最具力量的情感。当岁月的风尘将皱纹刻上人们的额头,将雪鬓迁上人们的青丝;当我们不知不觉在孤独与冷漠中老去,才发觉内心早已麻木不仁。多少人已在物欲的泥潭之间沉沦,只热衷于追逐名利钱财成为利益的傀儡。正是以王坤森为代表的众人善举为社会诠释了大爱无疆,感染了更多人的内心。物质流于人物之间,而爱穿于手间抵心。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以王坤森为代表的人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善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人间温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有信心和力量。在社会中,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温暖,生命不息,爱心不止,向王坤森老人学习致敬!

来源:红网

作者:暴悦汝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656/98/121213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