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怡(苏州大学)
据媒体报道,在快手、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搜索“刑满释放”,会看到许多自述刑满释放的人员,将自己打造成“励志博主”,分享过往经历和心得体会。对此,快手、抖音、小红书等多家平台作出回应,表示将严格审查并予以处理。随后,“刑释人员可不可以当网红”这一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有一些网友表示,“社会应该接纳刑释人员再就业,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网红里能不能有刑释人员的存在,这一问题确实值得讨论与思考。但毋庸置疑的是,刑释人员绝不能仅凭“服刑”这一特殊经历博得流量、成为网红。毕竟,如果他们真心想要改邪归正,恐怕也不会一上来就自我标榜“刑满释放”,这颇有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之意。更有甚者还将入狱经历编造成“疼痛文学”来卖惨吸睛,趁机带货,其心可见。
由于互联网巨大的包容性,人人都有麦克风,再加上算法推荐的存在,一些奇葩和极端分子博得流量并不奇怪。但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就倒像是妖魔鬼怪。平台上的那些刑释人员从一开始就打着“刑满释放”这个标签,像是刻意迎合受众猎奇心理,吸引受众注意力,进而实现流量变现。他们自我感动的同时,也吸引了一部分观众。出于好奇,部分用户愿意耗费时间、注意力,来观看他们入狱、出狱、改过自新的曲折经历,这可能逐渐变成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比如,在博主“寻亲男孩今晚有没有哭”的自述中,其寻亲经历过于悲惨,命运坎坷,曾误入歧途,进入“特殊大学深造”,之后励志奋发进取。靠这些离奇经历在抖音上吸引了 12 余万粉丝后,他开始直播带货,用偏贵的定价向女性粉丝卖卫生巾。“进入特殊大学深造”其实是入狱劳改,这联系其上下文也能猜出一二。但所谓的“少男少女聚会酒后犯错”其实是指他曾持刀强奸不到 15 岁的女性受害人。
表面上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励志人设,实质上是靠“浪子回头”的标签来“换金”,这不是在重归良善而是在破罐破摔并废物利用。这些人把“丑、怪、假、俗”当成“流量密码”,用猎奇的情节吸引眼球,用美化的经历挑动情绪,即使引发讨论仍试图在争议中赚取流量、在质疑中装满钱包。
将所犯恶果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却将刑释经历变为谈资并且夸夸其谈,这是对公序良俗的违背,更是对法律尊严的挑衅;是对社会大众的误导,更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受害者或许还在阴霾下打着冷颤,而施害者却能在摄影灯下打着“重头再来”的幌子立人设、赚大钱,这实在让人心寒。我们不能在窥淫猎奇的娱乐至死中将罪行之恶劣性虚无化,从而淡忘刑事案件背后的那份沉重。
总之,“刑满释放”“纯狱风”这类标签断然不能成为某些刑释人员走红网络的流量密码和风向标。希望那些想借“刑释”之名走红的博主能少搞一些歪门邪道,早日走上康庄大道。
来源:红网
作者:黄怡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