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伟(中学教师)
在过往所学习的知识中,有哪个知识是你觉得自己真正学懂悟透掌握的?面对这个问题,有人列举了他的答案: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进入大学后,他在跟同学交流后突然悟到,如果把电压抽象理解为某种事物的压力,把电阻抽象理解为某种事物的阻力,那么欧姆定律背后蕴含的模式,在物理学之外也可以发挥作用——譬如,法国大革命=改革的推力/改革的阻力。因此,他从欧姆定律出发,推导出了一个适用于各个学科领域的公式:流量=压力/阻力。
这个故事听上去很迷人,它出自浙江大学刘徽博士的著作《大概念教学》。书名所说的“大概念”教学,是基础教育领域当下的前沿话题,但在全民终身学习的今天,大概念同样也适用于个人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何为大概念?大概念为什么重要?这要从《大概念教学》提到的另外一个概念“高通路迁移”说起。
我们常常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毕业工作若干年后,学校里教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在现实生活中更是派不上什么用场;我们需要依赖自己的实操经验再发展出另外一套工具。关于这一现象,《大概念教学》还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学校的传统教育好比是驾校里学车,通过科目二考试需要记住教练教给你的口诀;但拿到驾照后,真正去倒车、侧方位停车,新手司机们会发展出自己的行驶技术,而不是继续使用驾校教练教授的口诀。这是因为,教练的口诀仅适用于驾校的场地,换到其他地方就毫无用处。
各个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都是同样的道理。长期以来,我们都面临着从旧情境到新情境的迁移——毕业后的身份迁移,工作中的项目迁移,跳槽后的工作场景迁移。但是,在今天,新情境和旧情境的差异性变得越来越大。人工智能替代了那些旧情境和新情境非常相似的“低通路迁移”的职业,留下的将越来越多是旧情境和新情境差异较大的职业,而后者需要的是“高通路迁移”。
“低通路迁移”遵循的路径,是从具体到具体。应试刷题,就是从具体到具体,经过题海战术,在做新题时能够想到相似题目的解法,因此刷题就是一种低通路迁移。“高通路迁移”遵循的路径,则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本文开头所说的欧姆定律的故事,就是高通路迁移——把一个物理学公式抽象为一个更上位的公式,再把这个更上位的公式迁移到历史学(或其他学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欧姆定律自然会被记忆得更牢靠、掌握得更通透。
谈到这里,本书书名提及的“大概念”就呼之欲出了——高通路迁移中的“抽象”这一环节,其实就是大概念。在《大概念教学》一书看来,对“大概念”三个字不能望文生义。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概念,是指一个有内涵、有外延的词语,但大概念往往不是一个词语,而是一个观点、一个论题。对此,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中学生学习各种类型的函数,但这些函数有共同点,它们都是Y和X两个变量的拟合,因此可以抽象出这样一个大概念:“生活中两个变量发展变化的三点分布,可以找到规律拟合成函数”,本书称其为数学建模大概念。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个数学上的大概念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包括社会科学领域。
这种以大概念为中介进行高通路迁移的思维方式,在本书中被称为“专家思维”。所谓的专家思维,是与专家结论相对性的。传统教育所教授的知识,有很多仅仅是书本上的专家结论,充斥着佶屈聱牙的术语,但无法迁移到其他学科领域,更无法迁移到现实世界,这样的专家结论就被称为“惰性知识”,因为脱离日常现实太远而终有一日会被遗忘;而高通路迁移中的大概念,致力于将某一情境的知识通过抽象的方式迁移到另一情境,所以有更多机会在现实情境中被反复激活、反复运用。因此,专家思维在抽象出大概念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各种各样现实世界的日常情境作支撑。
《大概念教学》一书中提及的大概念、高通路迁移和专家思维,或许有助于回答教育界的“斯宾塞之问”(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和“菲德尔之问”(怎样学习知识才有价值):扎根现实的自然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让学习者能够反复迁移知识的学习方式,是最有价值的。当然,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这样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我们事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何尝不也是一种高通路迁移呢?
来源:红网
作者:都大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