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每个人心里,故乡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里,永远的故土又会谱写出怎样的时代变奏曲?2023年春节前后,红网“青椒计划”继续推出《新春“椒”响曲》,从茫茫漠北到江南风情,看返乡过年的学子,以青春视角,记录故乡的乡野乡趣、人文魅力与发展之美。
□谭嘉雯(湖南女子学院)
故乡虽然不一定是人们的骄傲,却一定是人们最无法割舍的地方,让人们把心安放。我的故乡在湖南衡阳的一个小镇——茶山坳镇。
二十年前,父母在这里结婚。那天恰逢小雨,本就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变成了一团泥浆。走进屋里时,前来的亲戚朋友们鞋上、裤子上、风衣上都沾满了泥土,暗黄色的泥土仿佛成了待客的赠礼。有客人调侃道:“没想到今天来吃顿喜庆饭都难。”几个姑奶奶看到这番场景,一边笑得合不拢嘴,一边找来几垛稻草,在家门口垫了一条长长的稻草路,后面来的客人都陆陆续续从这条路进屋。
年少时,我对故乡的印象也和这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一样,破旧、落后,无趣。不得不回来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坐在家里的后院,靠在长椅上观察周围参差不齐的树木,望向远处沉默的山,或者聆听喧闹却不知所言的雨。多少次,在闷热的夏夜里,我被蚊子嗡嗡叫的声音吵醒,痛苦地抓着身上红肿的小包时,我不理解为何要回来,更不明白为何这里是父母心心念念的地方。
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乡慢慢有了变化。又值新年,回乡路上,映入我眼帘的不再是杂乱无章的花草树木,而是被修剪得整齐有序的树木,是宽敞干净的道路,和更具现代化的装潢。
拓宽的道路,两旁种满树木。
这里的娱乐生活也逐渐丰富了起来,近十几年来,小镇在以前的荒山附近,开发了风景区——茶山坳风景区,以花海、果园、农庄、生态动物园为特色,吸引了不少的游客。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会有不少人前来游玩,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景区离我家不远,开车只要5分钟,我们一家人经常前去游玩。
海棠山庄,茶山坳风景区著名的景点之一。每到初春时节,这里就会盛开海棠花,山庄里像是多了一片粉色的湖。这些花朵,是令苏轼辗转反侧,因此“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盛放,是川端康成“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的细腻,更是我们想留住的一份大自然赠予的美好。
冬季的海棠山庄。
如果你喜欢花,那么你最好在4月至10月这段时间来这里。这一时期,你能观赏到衡阳市的市花——月季花。
走进花海,可能会让你恍然间误入了小王子曾见过的玫瑰园,实际上,这个种植园里全是“花中皇后”月季。这里的月季也会说话,只要你像小王子一样,忘却杂念,用心倾听。说不准她们也能教会你一些道理,关于生活,幸福,亦或是感情。
1月的月季种植园。
当然,如果你来到茶山坳风景区,除了海棠山庄和月季种植园,三才古树一定同样令你难忘。古树上的一根根红色绸带,寄寓了人们心中美好的心愿。
相传元末明初,江西人周仁保徙入茶山坳镇堰头村,娶刘家长女为妻,共育有两男一女,故植树三棵作为纪念。长子怀远、幼子怀南两个儿子清正廉洁,女儿今芹贤淑温良。周仁保夫妇去世后,兄妹三人将二老葬于这三棵树旁,并在路旁修一茶亭,上书《孝义亭》,两旁挂楹联:“厚德家风慈恩远,仁心怀情美誉长”。当地百姓感于周家夫严妻慈,儿女孝顺,为三棵树取名曰“三才树”,以此激励族人。
历经风雨沧桑,三才古树仍屹立于此,守护着每一个普通百姓的愿望。
寄寓了人们美好心愿的三才古树。
茶山坳风景区的开发,不仅为村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也大大提升了茶山坳镇的“颜值”。这背后其实也蕴含着中华民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
道家历来崇尚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其中很多论述都是受大自然的启发,比如“上善若水”“人法道,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如今我们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其中就包含了道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的思想特质。
房屋外墙上的壁画,古色古香。
“大江东去,浪淘尽。”纵使历史的长河不会倒流,但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如一颗种子,在坚实的华夏大地上种下,历经几千年的风霜雨雪,在中华儿女心中长成了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就像我们曾抱怨过的不再的青春,就像让人眷恋的少年时光,就像离开了我们的亲人,虽已在不远的昨日消逝,却永远地存放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里,陪伴着我们走过一程又一程崎岖的山路,照亮了我们的一整个人生。
来源:红网
作者:谭嘉雯
编辑:姜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