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皓兰(重庆大学)
近日,《中国奇谭》正式开播,引发好评如潮。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动画短片集,首播后便在豆瓣收获9.6的高分评价。播出4日后,短片的平台播放量突破1000万。
《中国奇谭》收获成功,离不开动画制作中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诗意呈现。据悉,该动画情节源于传统民间志怪故事,画面展现了独特的民族美学。同时,《中国奇谭》的成功,回答了一直以来的疑问:中国动画片需要什么?中国的动画不应去除民族的烙印,传统美学需要回归到文艺创作中。
传统美学源自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无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印记,承载着民族的共同记忆。《中国奇谭》中,或工笔细描、或水墨写意,都是对山、水、松、竹等东方元素进一步符号化,塑造观众脑海中的东方印象。从四时风物到人物精怪,传统美学将只有东方人才能理解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能够唤醒观众心间的相同文化基因。
传统美学蕴藏着宝贵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动画短片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以传统神话为故事背景,却将视角转向了非主角,讲述了“打工人”小猪妖的故事。猪妖一家的温情画面、结尾处大圣伸手相助,满足了我们对东方童话的圆满想象,告诉着我们中国动画并不需要精美的建模、华丽的特效,而是引起观众共鸣的故事。因为,故事背后是真善美的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给予了观众深层感动。
传统美学增强着文化自信。长久以来,我们都在寻找能够融合传统和现代的巧妙路径,助力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及其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书法、说书先生、戏曲……一个个传统文化符号在剧集中的再现,本质是传统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守正创新,能够为观众找到文化归属感,增进观众的文化认同,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志怪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传奇……有滋有味的故事,更需要“中国味”的创作。《中国奇谭》的成功,呼吁着传统美学向中国动画片的回归,以民族的方式将民族的故事延续下去。
来源: 红网
作者:许皓兰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