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凌
由于不会使用网络和智能手机,不熟悉各种软件操作,许多老年人在生活中遭遇过扫码难、挂号难、打车难、办事难等问题,只能“望机兴叹”。渐渐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教老年人使用互联网。这种方式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生活。(2月10日 中工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互联网纷纷深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一道“数字鸿沟”横亘在许多老年人和数字生活之间,让老年人陷入了迷惘,出现了新的“急难愁盼”问题,不得不“望机兴叹”“望网兴叹”。我们又将如何做才能使老人融入于时代洪流,感受网络的便利呢?社会各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老人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春天”。
我们欣喜地看到,获得了互联网便利的年轻人积极行动起来,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当下,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机和电视,如何使用互联网,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流行色”。一名在北京工作的山东男孩为父母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网友纷纷为其点赞,留言“满满都是爱”;有的年轻人教父母、祖辈或其他老年人使用电子产品,教老年人远程语音、视频聊天,还制作手机操作引导图;有的年轻人早就尝试在家庭内进行信息共享和代际互动,让老年人通过手机更好地与儿孙们交流……在年轻人的带动下,一些老年人也开始使用社交网络、拍摄短视频等,记录和分享生活,融入数字时代的大潮。
让老年人更好享受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红利,需要更多层面、更多人的帮助。在餐厅,需要用智能手机扫码点餐;在超市,需要用智能手机扫码支付;就连火车站大巴车站也逐渐推行电子客票……每一个人都应该耐心地教老人们使用手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便民利民的小事,却都在无形中体现着对老年群体的尊重和关爱。在许多地方,社区、养老院和一些志愿者机构等也积极行动起来,在教会老年人使用互联网与亲人联系或进行休闲娱乐之外,还传授“避坑”经验,帮助老年人提升网络素养、识别各种“套路”,从而安全地网上“冲浪”,引导、鼓励老人积极地融入智能社会。
我们注意到,在国家层面,政府从服务老年人的角度出发,不仅把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里的每一点不方便,都看作一件必须解决好的大事,也把部分地方已经先行一步对老年人的关照方式上升为全国通行的要求,更系统地提出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一揽子方案,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与此同时,地方各级政府、工会、民政、社区、老年大学以及爱心企业等也纷纷行动起来,努力为老年人解决“望机兴叹”的“急难愁盼”问题。
事实上,互联网企业早就采取行动,加快APP适老化改造进程,从而为填平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努力。手机生产厂家和互联网公司力图通过APP适老化改造和网络平台“清朗行动”解决广告太多、弹窗不易关闭、界面复杂不易操作等问题,重点解决医疗健康方面、养老资讯方面、生活缴费方面、社区服务方面、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智能手机成为服务老年人的“方便手机”“爱心手机”“放心手机”。
“一个文明的社会,一定是对所有公民都抱有温情和善意的社会”。着力解决老年人使用手机困境,是社会发展应尽之责,也是时代进步应有之义。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尽可能做到“等一等”老人,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怀和关爱,使老年群体也能共享网络的便捷。我们是这么做的,且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期待各方共同努力,将老年人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来源:红网
作者:许华凌
编辑:刘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