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漫(重庆大学)
深圳大学官网2023年3月6日晚正式宣布了腾讯内容生态部CDD团队与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合作的“虚拟数字人”微专业消息。“虚拟数字人”微专业将每年面向计算机、媒体艺术、新闻传播等专业招收40人,在培养期间内完成8门相关课程的学习。
在当前学界对“虚拟数字人”研究与业界对“虚拟数字人”的实践尚未成熟之际,开设微专业,看似教育紧跟时代,实际上很有可能成为无声的探路石。高校教育追着技术热点“跑”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22年9月,就有知名高校追随元宇宙的热点而开设相关专业或对其院校进行改名。专业的开设与院系的改名在短期内虽然能带来人们的关注与讨论,但实际上对专业教育的开展与提升却并非是完全正向而积极的。一个专业的开设背后,需要成熟的学科知识体系与师资力量的支撑,脱离这二者就犹如理论脱离实践,只能成为空谈。在此情况下,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只能是摸石头过河,让学生成为不明前路的试验下的牺牲品。
教育追着热点“跑”,背后折射着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错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对象,重视发展与提升学生,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品性的发展,这些都体现出教育是为人服务的。但教育追着技术热点“跑”,高校随意增改专业的行为,却是将学生当作是可以达成“教育创新”目的的工具,缺乏严谨、成熟的考量,学生成为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主体,颠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将对热点的追随转变成对教育的创新。学术研究因要针对理论与现象做出解释,追随技术热点解释其引发的新现象无可厚非,但教育一味地追随热点只会迷失在层出不穷的现象之中。因此,与其追着热点“跑”,不如转而对教育进行创新,不仅要培育学生以掌握新技术,更要培育学生获得掌握技术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抓住技术,掌握更新的技术,真正做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如何将高校教育与热点相结合,则可以在对新技术热点进行观望之后,再考虑是否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与开设相关专业院系等,理应循序渐进。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不仅仅止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也是十分需要关照的方面。正如马克思原理所揭示的规律,事物的内外部矛盾的共同运动促进事物的无限发展,抓住主要矛盾方能促进问题的解决。
来源:红网
作者:吴漫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