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淄博,这里爆火的不仅是烧烤

来源:红网 作者:彭蕾璇 编辑:田德政 2023-04-28 16:33:47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教计划.jpg

□彭蕾璇(华中师范大学)

近期,淄博烧烤可谓是“火出圈”了。打开互联网,很容易就能看见众多网民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前往淄博吃烧烤的经历,其获得的点赞收藏量动辄上百万。而这样热闹的网络景观又吸引着更多外地游客在假期蜂拥前往淄博,一时间,淄博的烧烤摊前排满长队。

固然应当承认淄博的烧烤有其独特的风味,但若将淄博烧烤的爆火仅归结于烧烤本身,似乎有些过于草率,因为纵观网络中那些上百万阅读量的话题,我们会发现单纯讨论食物味道的其实只是少数。

在我看来,“淄博烧烤”爆火背后更深刻的心理成因是它抓住了人们在疫情之后对“烟火气”的向往和对“尽快回归正常生活”的期待。这样强烈的期待与向往就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让淄博这座在平时看上去略显低调的城市频频登上热搜,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仔细分析网络上的种种热门讨论,也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着的人们在未来建立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社会的强烈愿望:在对淄博政府种种惠民政策的赞赏中,我们可以看到民众对一个真正为民着想的服务型政府的呼唤;在诸如“商家主动退还游客多收费用”的热搜中,我们可以看见人们对诚实守信、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憧憬。

在这种意义上,烧烤本身更像是一种替代、一个隐喻,人们把在疫情期间被迫压抑的种种渴望和在后疫情时代对未来的迷茫、期待等复杂情感统统搁置在淄博的烧烤架上,待熊熊火焰一燃,就可以将这些杂糅的心绪囫囵吞下,也不必在乎最终我们是否能够消化。

要知道,尽管我们对未来具有诸多期待,但大之后社会的恢复与重建注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与毅力,而且往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周期才能看见回报。相比之下,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在烧烤摊前与陌生人把酒言欢、甚至仅仅是躺在床上刷刷相关的短视频都似乎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宣泄方法——在几天或几个小时的时间内,我们可以短暂忘记现实的忧愁,尽情享受“燃烧”带来的快感。

这种颇具有报复色彩的狂欢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有益于地方经济的复苏,但也需要注意,若我们过度地沉溺在这样高昂亢奋的“狂欢节”氛围中,那么就不仅不会对现实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反而会麻痹人的心灵,滑向娱乐至死的深渊,进而拒绝反思隐喻背后真正迫切的现实困境。比如前几天网络关于“淄博鸭货小哥被女游客摸肌肉”的讨论显得过于庸俗与享乐,除了诱发围观者的感官刺激外,似乎并不能指向任何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总而言之,火焰能炙烤出美味的食物,但也有可能成为吞噬自我的隐患,淄博烧烤可以是社会的一味安慰剂,但绝不能沦为逃避问题的避难所——在饱食痛饮之后,还有更多复杂粗砺的社会现实等待着我们直面,如社会秩序如何恢复、地方经济如何长期稳定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如何重构等,这些都是需要全社会理性思考并且为之努力的事。

来源:红网

作者:彭蕾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8/62/126103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