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宇欣(广西大学)
4月25日下午,《人民日报》发布微博话题“如何看待家长鸡娃”,讨论“鸡娃”背后,家长们究竟在担心什么。有网友说,“蛋糕不够大只能拼命卷”,也有网友提到,自己只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在笔者看来,疯狂“鸡娃”的背后,不仅是当下教育的内卷,更体现的是家长无法排解的焦虑。
“鸡娃”是“激娃”的谐音,多指中产阶级家长害怕自己的阶层滑落,所以疯狂给孩子“打鸡血”、不停地安排学习和活动,在孩子教育阶段疯狂内卷的行为。如今,“鸡娃”已经从北上广等大城市蔓延到了中西部小城市,甚至是一些县城。
诚然,以前的孩子竞争主要是在高中,而现在一些小学、初中招生就不仅要求孩子成绩好,还要求有技能。接下来的中考、高考、考研等无一不在疯狂内卷,似乎只要落后一步就会跟不上节奏。虽然我国现在实行“双减”政策,但对于中产阶级的父母和孩子来说,教育压力并没有减少,反而在隐形加重,这让家长们更加焦虑,不得不开始“鸡娃”。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有的父母让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就学习各种乐器、培养特长;有的孩子在小学期间就学习编程等计算机技术;还有一些父母高薪聘请老师一对一上门辅导孩子……
那么家长焦虑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社会阶层固化、资源分布不均是家长焦虑的根本,也是“鸡娃”式教育盛行的原因。当今社会,少数精英阶级占据了大部分的社会资源,他们的孩子轻而易举便可以接受最优质的教育,从而成长为新一代手握资源的人。而国内的中产阶级家庭有一部分是由普通家庭上升来的,如今的他们有一定实力,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再滑落到底层。但欲速则不达,过度“鸡娃”不仅会“揠苗助长”,还会导致教育竞争的畸形内卷,到那时不仅孩子将失去最为珍贵的童年生活,焦虑的情绪也将笼罩全社会。
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同时家长也该摆正自己的心态,教育的目的是启蒙而非刻板式的灌输。如果因为一味追求最好,追求面子,而将自己焦虑和压力施加到孩子身上,以成年人的人生经验去要求孩子,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正如网友调侃的那样:“鸡娃必先自鸡”。最重要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真正优秀的教育是家长们的言传身教。如果家长真的感到焦虑,不如先“自鸡”,这样不仅能在当下就获得收益,而且能发挥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孩子一起努力,从而创造出更好的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焦宇欣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