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星火汇聚成炬 好评书写中国

来源: 红网 作者:段逸雨 编辑:田德政 2023-04-01 16:10:36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教计划.jpg

□段逸雨(湖南女子学院)

2023“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启动仪式暨“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创新论坛3月31日上午在湖南长沙举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想我们该如何来理解好评呢?

“好的观点是新闻的眼睛,好的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如果对于新闻评论而言,观点是骨、论证是肉,那么评论者的观点就是一篇评论的灵魂。评论者的思想、价值观,都会通过评论文章的语言和文字,呈现到读者的面前。坚守一个专业新闻从业者的“评论观”,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 ”的时代,专业的新闻评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我们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可能与个人、时代的命运产生深切关联。所以理性、专业的发言,是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评论思维的本质是理性,新闻评论不能一味附和舆论,而是要依据事实,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新媒体时代的评论,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快”。“快”意味着发声更及时,但也更容易犯错。新媒体时代,评论员在求快的同时,也必须要注意辨析事实,避免落入事实陷阱。新媒体时代也是后真相时代,如果在事实不清之前就贸然发声,或者发声之后事实却反转,这对一名评论员、一个评论品牌的伤害是很大的。评论员既要追求“唯快不破”,也要学会“慢下来”。流量很大,诱惑很多,但评论员理应保持清醒。

理性之外,要对社会保有尽可能大的包容和敬畏。用最大的同理心理解旁人的苦难和不易之处,不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甚至挖苦讽刺。新闻评论是为最大多数的公众而写的,绝不是面向少数人的。新闻媒体要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新闻评论也要解决广大民众最关心、与广大民众联系最紧密的问题。如果只是故弄玄虚、摆架子、态度傲慢,那注定得不到群众的喜爱和关注。同时,评论的语言也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文字表达要力求平实,不搞花拳绣腿,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说空话、大话、满嘴官腔,而是简洁准确,中通外直,不造门槛,用精准的词汇、语句,将某个道理娓娓道来,用感同身受的换位思考和情感交流打动读者,从而做到为群众说话,说群众的话,让群众说话。

新闻媒体和评论的核心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篇评论有没有价值,关键看有没有问题意识。评论的力量不在于作者的态度有多强硬,用词有多犀利,而在于发问的能力问题的深度。问得越透,受众代入感越深,共鸣性越强,作品的引导力就越强。当媒体人心中有了问号,才可能把受众心中的问号拉直。所以新闻评论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权威,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做好监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进步。

一篇好的评论文章如一汪沁人心脾的甘泉,滋养青年宽仁厚德的心田,如一颗久久不散的星火,点燃青年积极向上的激情火焰。当下,“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正将优秀网络正能量作品汇聚在网络空间,以鲜明的观点和立场,引领社会思潮,诠释奋进新征程的时代主题。立足新时代,“好评中国”属于人民,更属于世界,我们更加有责任利用网络展现中国的时代价值观,以既有灵魂又有力量的“好评”激发爱中国、评中国的热情,让广大公众共同用正能量书写奋进故事,让广大青年身怀爱国主义热忱,以笔为戈、以梦为马。

中国正以奔跑之姿,引领新时代青年一起向未来,“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也必将激荡起更多社会正气之音,让更多中国故事在网络云端开花。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 红网

作者:段逸雨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8/83/125216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