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在10月31日的宁波市人才科技周开幕式上,新一批杰出人才走上领奖台,接受这座城市给予的最高礼遇。他们中,有人以先进技术助力“飞天梦”,有人把机器人送到一线车间,有人专治疑难疾病,有人再现了越窑青瓷秘色瓷的容颜……每一位获奖者,都可以说是“万里挑一”,覆盖了经济社会的多个领域。最大的亮点则是技术工人以及80后进入这个榜单。(11月1日《宁波晚报》)
宁波市发布的“杰出人才” 榜单可谓是亮点多多:一个是,进入这个榜单的人才,有来自智能装备、精密设备等前沿领域的领军人才,有来自技术攻关一线的高级技师、工程师,也有来自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而很多是普通技术工人;一个是,很多年纪轻轻的人,也成为了杰出人才,最年轻的1985年出生,“80后”占杰出人才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就拿宁波市镇海石化建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技师范丽锋来说,他是一名“80后”,2000年,16岁的他从浙江丽水的一所技校毕业后,进入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的焊工班,凭着一股“不服输、不满足”的劲头,勤学苦练,成长为焊接领域的浙江省首席技师。在别人看来似乎“杰出人才”榜单是与他无缘的,可是凭借着一线的技能,他凭借着实力成为了令人羡慕的杰出人才。
以往一说到杰出人才,大家都有一种印象:要么是身居科学高位的人,要么是行业领军的人,要么是高学历的人,要么是白发苍苍、头发稀疏的人。杰出人才的评选成为了“高大上”的项目,让普通人“望其项背”,让普通人“高不可攀”,大家都认为,所谓的杰出人才,与普通的劳动者没有关系,与年纪轻轻的人没有关系。想成为杰出人才必须是高学历的人,必须是年龄大的人,杰出人才似乎都是“熬出来的”。
“昔日人才的定义”“昔日杰出的定义”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是,这种定义与时代的发展相比也是落后了。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是人才?不是只有高学历的人才能成为人才,低学历的人通过积极努力也能成为人才,人才是用才学造福社会的人。什么是杰出?杰出并不一定非要是研究出了轰动世界的发明,不一定是探索了神秘的宇宙。在普通的岗位上也能杰出,比如一位工人通过一线的实践,只是想出了一个小妙招就解决了制约生产的难题,比如发现了一个小螺丝的“其他用处”,这本质上也是杰出。
以往的“杰出人才评选”的论资排辈早就该变革了。技工上榜“杰出人才”,小年轻上榜“杰出人才”,彰显的是英雄不问出处、英雄不问出身的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