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欣然 (重庆大学)
11月29日晚上9点,“鹅腿阿姨”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北京大学西南门外。自打几天前莫名成为“网红”并登顶微博热搜之后,陈阿姨决定暂停自己的烤鹅腿生意,等到事态冷却下来再说。在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中,陈阿姨哭了出来,流量的冲击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让她的生活难以回归平凡。
镜头对准了陈阿姨的保温箱,除了原本的学生群体外,慕名而来的围观者越来越多,主播、网红、寻求合作的电商或是看热闹的市民,远超平日的人流量使得陈阿姨无法正常营业,鹅腿小摊的经营秩序已然混乱。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陈阿姨难以适应,不得不暂停生意,鹅腿小摊原本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存在,如今却成了网民的打卡地,陈阿姨只想要安安稳稳地赚点小钱,却不曾想有朝一日会成为所谓的网络红人。
“鹅腿阿姨”作为网络热点中的主角,在流量的推波助澜下丧失了主动权,被动地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但这一切都违背了她的初衷,甚至给她带来了困扰。在一些人的认知中,陈阿姨吃到了互联网红利应当高兴才对,高热度能引来更大的客流量,赚的自然也更多。可事实上,并非所有前来围观的人都会消费,外来的客户可能会扰乱原本的学生客户群体,影响老顾客的消费体验。再者,过多的订单会让陈阿姨的工作量加大,她五十几岁的年龄未必能承受激增的工作,身体的劳累不可避免,过多的关注也会迫使她的一言一行都谨小慎微,产生心理上的压力。
网民自以为是的“支持”很可能成为了陈阿姨的负担,当流量变成压力,打破了普通人的平静生活,流量就不再是利而是弊。从“糖水爷爷”到“鹅腿阿姨”,互联网不断更新换代,总会有新的“网红”出现,人们跟随着潮流将镜头对准这些被流量裹挟的普通人,不问他们的同意与否,就擅自把他们架在网络高地。网民跟风围观,自负地认为顾客就是上帝,将流量视作对平凡人的施舍,既然给了他们就该承受,并感恩戴德地给予优质的服务。
然而在流量蜂拥而至以前,这些“网红”都只是本本分分地生活,努力地经营自己的小生意,他们并未期望在网络走红,媒体的关注完全是意外到来,不是他们蓄意为之。一个勤勤恳恳的劳动者突然被置于聚光灯下,人们像是参观动物园一样围观他的生活,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却没有尊重他的意愿。普通人走红网络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机遇,但也可能酿成一场闹剧,人们应该掌握好火候,保持人与人友善交流的适度距离,给普通人留有私密空间,而不是让他们在流量的炙烤下失去原本的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秦欣然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