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僵尸农机”骗补贴,好曲不能唱歪了

来源:红网 作者:夏欣 编辑:张瑜 2023-12-02 19:32:31
时刻新闻
—分享—

评论之星.jpg

□夏欣(重庆大学)

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2亿元。但近期《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群众线索,在一些地方,有人动起了农机购置补贴的“歪心思”,把这笔钱当成了“摇钱树”。记者调查发现,有农机公司只做一款产品免费送,以此来赚取本该到农户手中的国家补贴。(12月2日 央视财经)

“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重要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目的是让农民在购买农机具时享受到实打实的优惠,也使我国的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得以不断提升。”本该利民、惠民的补贴政策,最终却成为了有心人“雁过拔毛”的机会。没有作用的“僵尸农机”、助纣为虐的检测机构……这一道灰色产业链让优惠政策大打折扣,也让人深省,监管部门是如何一步步失守,以至于好曲唱歪了。

监管部门的第一步失守,使没有用的农机通过检测。报道中的所谓的高科技水稻侧深施肥机能转动,但效率极低,甚至不如其他正常机器的一半,所以被闲置下来,成为“僵尸农机”。而所谓的鉴定,是拿几台真正可以使用的机器送检,只要能使用,就能获得相应的鉴定报告。鉴定机构如此散漫的鉴定机制,给予了生产公司极大的操作空间。而事关民生,有关部门如果严格审查,怎么会容许经过如此散漫的鉴定机制的产品登上补贴名单?

监管部门的第二步失守,使买卖没有资金往来也得到了补贴。经销商将机器送给农户,农户将账上的补贴转给经销商。经销商与农户买卖时根本没有资金流动,只凭借虚开的发票,便可获得补贴。有关部门称,“我们负责发放补贴,重点是把关真实性。只要把机器买回去、有材料,就没办法界定对方是否作假。”如果无法判定作假,那记者是如何发现其中的猫腻?只需多方询问,便可知晓其中真实情况,而监管部门却选择了懒政。

再者,监管部门的第三步失守,使经销商有恃无恐夺走补贴。农户将补贴给经销商,获得了免费的机器,经销商便以此赚的盆满钵满。对于事关民生的政策,农业部是慎之又慎,印发关于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方法。如果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层层审查的一道道的程序,经销商怎么会躲过了审查,夺走本该属于农民的补贴?这不禁令人发问,监管部门是真的懒政,还是背后有更大的利益空间?

本该经过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加强督查、确保成效;开展核查、严惩违规的惠民政策好曲,却因为监管部门一步步的放过、一步步的失守,最终却成为了雁过拔毛的罪恶之路。好曲唱歪了的背后,监管部门,难辞其咎。

民生无小事,此次问题的曝光,呼吁有关部门积极调查,是否存在懒政、还是更大利益牵扯,应及时将真相公之于众。同时,这也是对有关部门的一个警醒,政策落实的一道道程序,应该规范化、透明化。只有严格落实常态化监管,才能不让优惠政策成为雁过拔毛的机会,谨防好曲唱歪了。

来源:红网

作者:夏欣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6/94/1331916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