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与勇气,构成“数字复活”的全部意义

来源:红网 作者:高佳丽 编辑:钟星月 2024-01-17 21:19:23
时刻新闻
—分享—

2aeb07cfdf45577a3389b13f5839e84.png

□高佳丽(青岛大学)

据《南方都市报》此前报道,2022年12月,赵晓冬27岁的独生女儿雨婷因意外离世。半年之后,他鼓起勇气,重看自己这些年来拍摄的家庭录像,把女儿的笑影陆续剪辑成短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他称之为“数字复活女儿”。赵晓冬没想到,这个私家纪念册竟能吸引14.2万人关注,还自发形成了粉丝群,其中绝大多数是95后到00后,雨婷的“同龄人”。他和妻子,还有这些不曾谋面的粉丝们,成了彼此的互联网家人。他告诉记者,如今,他已经慢慢接受雨婷“去了平行世界”,也在安慰有着类似经历的人们向前看。

自2022年底,这位网名为“冬哥”的父亲,开始在抖音平台陆续上传自己已故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小视频,渐渐地,越来越多网友关注到“冬哥”,被他视频中温馨的家庭氛围所打动,但在了解到“冬哥”女儿已经去世的事实后,很多人在感到惊讶和惋惜之余,更多是敬佩于这位父亲内心的强大力量。如何才能再次“见到”已经逝去的亲人?“数字复活”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就像《流浪地球2》中的图恒宇渴望在数字世界里实现女儿的永生,数字世界里的亲人形象虽然是虚拟的,但是却可以凭借动态的呈现无限接近于实感中的真人,让很多渴望重现已逝亲人模样的人看到了希望。

“数字复活”带给了我们更多可能,也引发了很多批判性的思考。有人认为“数字复活”并没有意义,不仅不能代替亲人的存在,而且还会使人沉溺于悲伤的过去,而无法走出来。赞同“走出来”的观点中存在着一个潜意识,即默认:亲人的离去是一个应该避讳的话题,回忆过去只能给人带来伤害,过去理应被忘记。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刻意的逃避?的确,亲人的离去是我们大多数人都避之不及的话题,因为它代表着悲伤与绝望;但我们也不应该就此认为,那些追求“数字复活”逝去亲人的群体,是因为无法从过去中走出来。

其实更多时候,选择“数字复活”不是为了“复活亲人”,而是为了“复活”对亲人的爱意,为活着的人点燃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这不是沉溺于过去,反而是正视了亲人离去的事实,但却不忘情感存在的印记,寻找自己的生命意义。通过在网上发布女儿的视频,“冬哥”将亲情的温暖传递给了很多素未谋面的网友,也收获了一批“网络儿女”,现在“冬哥”闲暇之余,最热衷的事就是在粉丝群里,和网络上的“孩子们”分享生活。

“数字复活”的意义不在于过去,而在于每一个我们能把握住的真实可感的瞬间。无论是冬哥多年来坚持记录女儿成长点滴的视频,还是此前抖音曾兴起的AI复原逝去亲人的照片,这些数据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过往与亲人相处的每一个真实瞬间,都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这些瞬间构成了人类最重要的情感联结,成为了我们存在的一部分。这些数据就是我们为了抓住这些瞬间留下的痕迹,是我们为了描绘“爱”的形状而刻画的线条。同时,这些数据的意义,还在于赋予我们接力传递爱的勇气,让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数字复活”并非是我们对于冰冷技术一次玩味的尝试,而是在“爱与勇气”的命题下,我们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努力守护。

来源:红网

作者:高佳丽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5/51/1345392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