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洗剪吹越来越贵,技术应该要“配得上”价钱

来源:红网 作者:刘奕君 编辑:张瑜 2024-01-27 19:37:29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刘奕君 (湖南师范大学)

年越来越近,越来越多人走进理发店“从头做起”,对过去一年做一个完美告别,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精剪98元,设计总监128元,店长158元……啥?剪个头发而已,怎么就这么贵了?一套完整的洗剪吹让越来越多消费者直呼:理发开始理不起了。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美发客单价整体提升了26.4%,其中女性平均客单价达137元/单,男性达95元/单。(1月26日《新京报》)

在“颜值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各类新式发型层出不穷,针对发型的话题市场也前所未有地繁荣。大众对通过发型提升形象的期待越来越高,在这种期待的映射下,理发师的职能已不单单是将头发修剪齐整了,更需要贴合客户特征个性化地“设计”发型。既然对美发行业的要求增多,再考虑到开理发店所需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的攀升,价格水涨船高无可厚非。可是大部分理发店仅仅是价格随趋势上去了,理发水平却像泥沙随水流被翻搅一番后那样仍沉积在原地。

社交媒体在让大众实打实看见发型对个人形象的影响的同时,也让理发店久不翻新的理发技艺变得愈发难以忍受。时尚区不少自媒体用简易的脸型判定方法、以及其适配的发型样式,配上鲜明的对比图和精要的解说极大程度上唤醒了大众的“变美之心”——脸型不流畅?两侧鬓发来拯救;发际线太高?法式刘海来修饰;头型太扁?烫发来垫高颅顶;肤色不满意?发色来衬托……大众在走进理发店时往往已经不自觉地有了预期基准。反观理发店一侧,不仅是“姑娘花400元烫大波浪,第二天却变成稻草”这样的新闻爆料,还有社交媒体上各路网友晒出的“我想要的VS托尼给我剪的”对比图,都反映了美发行业整体水平不高的事实。更让消费者嗤之以鼻的是,不少美发店挂上“设计总监”“首席设计师”的招牌哄抬价格,这些有闪亮头衔的发型师技术相比起普通理发师却没有明显的提高。客户为其掏了腰包却没有得到理想而值当的发型效果,“没有人能笑着从理发店走出去”“真正的豪赌:试试这家理发店”的调侃措辞说出了每个理发失败的人的心声。

如今的理发师给自己的定位应该是“美学家”,而不是“毛发加工者”;理发理的是“艺术和创新”,而不是头上这些“蛋白质分子”。如今理发师大多速成班出身,整个学习流程不断简化,打磨技艺、积累经验大多凭理发师的自律。理发师应养成“美学家”的自觉,首先应能耐心倾听顾客的心声,引导他们全面而精准地表达,充分了解其需求后再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达成和客户沟通上的一致;其次应充分吸收美发行业的新知,对于基础的脸型、五官风格等等能作出较精准的判定,他们的工作对象已不仅仅是头发本身,而要出于美学考虑将顾客的脸型、头型、气质等等纳入考量范围,让发型和以上要素达到和谐的统一。

关于价格问题,技术的提高仅仅是一方面,因为不是所有人走进理发店都抱着高预期。如果劳动报酬的法律原则是“按劳分配”,那么理发的价格原则也应该是“按质定价”。对于男士来说,如若不是做造型,其发型修剪所花费的成本和所需要的技术含量通常来说比女士要低;对于抱着将头发剪短的简单愿望的顾客,应该在收费上和希望剪出特定样式发型的顾客进行区分;收费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让不同预期的顾客都有选择进入其对应的价格舒适圈的余地。而具体的收费区分,在交给市场调节的同时,也要警惕其朝着偏激化方向发展,如某个热门发型通过营销手段被炒出天价等等。

所以对于“洗剪吹越来越贵”这个话题的讨论,并不指向大众对纯粹低价的执着,而是对“物有所值”的期待。价格金玉其外,技术败絮其中必然不能让客户满意;想剪一个普通的发型却和有花样的发型一个价钱,也必然不能让客户内心平衡。相信美发行业内部若能尽快经过合理调整达成行业共识,每一个抱着期待走进理发店的顾客将会在松开围布后在镜前欣赏着自己的发型随后心甘情愿地为之买单、心满意足地走出理发店。

来源:红网

作者:刘奕君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5/61/134847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