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馨 (郑州大学)
《鸣龙少年》是一部通过讲述高考故事来讨论师生关系、原生家庭、青春成长等话题的现实题材作品,然而“《鸣龙少年》 你个癫剧”话题今日却登上热搜。剧中多个情节引发观众吐槽,其中不乏“剧中的历史老师是在C刊发表80余篇论文的历史学硕士”“一位老师同时教授高三物理化学”等明显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剧情,但其中最为人诟病的仍然是“当了18年混混的差生一年逆袭超越学霸,并冲刺清北”的故事线。这类此前备受追捧的天才逆袭剧情已然不能引起普通人共情,观众不再愿意买账悬浮的“爽”。
《鸣龙少年》本身定位是青春期的奋斗成长故事,试图让观众在剧中找寻自己的青春影子,并引发对家庭关系、师生关系等现实问题的思考,剧方也试图选择“学渣逆袭”的故事线来让观众热血沸腾。然而,观众更喜欢脚踏实地的奋斗、更乐意接受“热血学渣排除万难平地起高楼”的故事,而并非打着“天赋”的由头,学渣一年轻松逆袭清北,中途还不忘谈恋爱。这个设定很爽,但看得普通观众不爽,剧情仿佛再次印证普通人努力的无用与可笑,却还举着“逆袭”的幌子,要求观众买单。
近年有多部“爽剧”让观众看了却感觉“不爽”,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剧情悬浮、脱离现实。前段时间遭众人吐槽的都市偶像剧《以爱为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剧情在刻画女主这个“知名财经记者”时过于粗糙、不专业,最后沦为只有“知名财经记者”这六个字来凸显主角职业能力。校园剧的创作者已离开校园多年,职业剧的创作者也并未做足功课,只顾剧情“爽”,人物和细节却撑不起来剧情,也难以让观众信服。
事实上,近年来也有不少深受观众喜爱的“爽剧”,《狂飙》中的高启强从一个底层的卖鱼小贩到成为一方势力;《风吹半夏》中的许半夏从收废品到在男人扎堆的钢铁行业中闯出一片天地,这些角色的逆袭本质是也是小概率事件,观众也清楚这种逆袭很难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观众之所以不反感这类爽剧,最根本的原因是观众能看到这些人物一步步的奋斗脚印,能看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一次次在绝境中靠着自身的韧劲逆风翻盘。这种“爽”是源于生活,源于实际的,是观众能共情的。
悬浮的“爽剧”是由于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不够,并没有做足该有的功课,一味的套路化叙事。而观众已经看透了大部分的影视套路,并不再愿意为创作者的敷衍买单。文艺作品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因此文艺作品可以“爽”,观众也喜欢看“爽”剧,但只有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生活,不脱离群众的“爽剧”才能得到观众的青睐。
来源:红网
作者:李甲馨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