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loong”为生肖“龙”正名为哪般?

来源:红网 作者:刘海明 编辑:田德政 2024-02-08 14:05:35
时刻新闻
—分享—

□刘海明(重庆大学教授)

临近2024年春节,社交媒体上网友们为龙年的英文翻译操碎了心。关心龙年英文译法的网友多了,这个话题也就成了新闻。

甲辰龙年到,网友晒出龙年活动照片。其中有一个有趣现象,很多“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有网友感慨:我学的英文都是dragon啊!(2月8日极目新闻)

对这个新闻,网友们也在进行着“接龙式”讨论:“为啥俩欧?”“Loong 最好还是拼音‘龙’。”“zhongguolong”“西方的dragon跟中国龙长得不一样,寓意也不一样。”“原来还有这种区别,学到了。”

跨文化传播时代,每逢龙年春节前后,为“龙”字赋予一个恰当的英文名,就成了一种流行的社会文化心态。先是一些网友发起讨论的话题,媒体跟进采访专家,这样的争论不会有标准答案,就只能悬置起来,到下一个龙年继续循环性讨论。

对于这样一个社会文化心态现象,表面上是中国传统生肖文化如何与世界接轨,实际上是如何讲好中国生肖文化故事。

在跨文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有着挺高的门槛。遗憾的是,这样的门槛因为无形,很容易被忽略,以至于就连不少研究国际传播的专业人士,也不曾觉察到叙事者的适格主体问题。由此造成一种错觉,好像只要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讲,并且也能讲得好。

想象是一回事,实践是另外一回事。就拿讲好中国生肖文化故事来说,撇开生肖龙年的特定文化内涵,不去挖掘这个生肖背后的文化故事,不去挖掘龙年生肖背后的民族精神,而是孤立地对英文单词dragon做靶子,简单否定该词的特定含义,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

词语的词义是一种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结果。如果因为某种语言的某个单词不符合汉语中对应词语的寓意而贬低一个外文词,要考虑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心理感受。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知己知彼,尊重叙事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感受。多义性是词语的基本特点,就像中国生肖中的“狗”,在英文中dog的寓意和汉语“狗”的寓意大不一样,但很少在生肖狗年看到社交媒体舆论场就这个词的英译提出异议,更没看到诸如“goou”的建议。生肖蛇年,也未见主张把英文的snake改译作“shhe”的。对生肖龙的译法抱有异议,本该统一把生肖动物全部翻译出来,单单拎出来一个“龙”,这样的生肖故事在跨文化传播中,能否令人欣然接受呢?

语言转换没有完美的方案。讲好中国生肖故事,一方面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另一方面也要尊重词义的多样性特点。相信听中国生肖故事的外国人,不会简单把中国生肖传说故事中的一种名称,简单地套用到本土语言的一个词上。毕竟,故事有情节,也是连续的。静止地看待问题,才会只盯着眼前的某个词语,而不顾及故事的特定情景。相反,那就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知错误。

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传统文化自信。生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讲好生肖故事,不必死扣一个字词的翻译,如果刻意用“loong”为中国生肖龙正名,这样的翻译在本土形成共识都未必容易,又如何走向世界呢?

来源:红网

作者:刘海明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90/135250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