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预制菜闯进年夜饭,请让舌尖上的年味更健康幸福

来源:红网 作者:邱宣喆 编辑:张瑜 2024-02-09 19:10:37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邱宣喆 (新乡医学院)

当你问起一位漂泊已久的游子,家乡的模样是什么,他可能会一时语塞、沉吟良久;但如果当你再问起他故乡的年夜饭是什么模样,他多半会同你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近年来,随着预制菜逐渐走进大众生活、受到社会关注,不少商家也抢抓春节商机推出“年夜饭专供”预制菜,引发了广大网友对“会不会选择预制菜作为年夜饭”这一问题的热议。(2月8日 澎湃新闻)

预制菜顾名思义,即通过标准化流水作业,将原材料预加工和(或)预烹饪后进行包装,得到半成品或成品菜肴,具有处理迅速、使用便捷等优点。从食物本身讲,预制菜不过是经看不见的“厨房”制作出的食用性商品,以食品容量、食用方式等卖点迎合顾客时下消费需求。然而近些年,人们因食用预制菜而食物中毒的报道数见不鲜,部分厂家在生产预制菜中偷换食材、卫生欠佳的事件也屡遭曝光,故相较于预制菜成品的价格、成本与内容,消费者普遍更关心预制菜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干净卫生、食品安全能否的得到保障等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缺乏完整覆盖预制菜产业全链条的标准,尤其是封装高热产品可能导致的包装塑化剂迁移仍无检测规定。显然,预制菜作为社会发展趋势下消费市场涌现的一类特殊需求,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行业统一标准规范,严抓企业准入门槛,强化企业监督管理,让预制菜产业链有法可行、有规可依,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引导群众科学合理看待预制菜,避免预制菜深陷舆论困境、行业乱象丛生。

而网友们之所以难以接受“预制菜”年夜饭,深层原因往往是矛盾性解读了特定时境下那些似乎“不合时宜”的食物文化符号——预制菜闯进年夜饭,其实类似“科目三”登上春晚,倘若放在平时,大家咬咬牙也能接受,但每逢春节佳期,那潜藏在国人基因中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崇敬,便驱使着人们放大、解读任何与“年”相关的符号——忙活了一年到头,好不容易阖家团圆、暂歇小憩,总想吃点好的、有家乡味道的,来犒劳自己、慰藉家人,这时候还在吃预制菜充数,实在是有失妥帖。

食物作为一种载体,年夜饭作为一种仪式,承载了我们内心对故乡、对亲人、对记忆的情感寄托与温柔念想。正如大家过年会包饺子、滚汤圆、炖鱼羊,象征“团团圆圆”“年年有余”“喜气洋洋”的美意,年夜饭的文化深意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为了时代变迁中永恒不变的精神象征。因此,如果将亲自操办年夜饭视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老传统”,那么选择预制菜作为年夜饭也不过是一种代表“新生活”的特色符号。

预制菜该不该登上年夜饭桌的大雅之堂,与其人人喊打,倒不如各取所需:对那些难以花时间、精力做出一桌佳肴,却又想在除夕夜满足口腹之欲的人们,只要生产流程、食品安全等得到充分保障,其实购置预制菜也未尝不可。当然如果一家人能有说有笑地围在灶前,享受亲自下厨、烹饪美食的过程,用欢声笑语烹调出家的味道,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在探索变与不变、思考“物是人非”中,迎接“老传统”与“新生活”的交融。

时代中国历久弥新,传统文化隽永依旧。“唇齿之间,留下的是食物,流过的是时间。”愿海内外中华儿女在这除旧布新、新元肇始之际,都能和最亲爱的人们团聚在一起,让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都随着这顿健康幸福的年夜饭,化作对新的一年最热烈、最诚挚的期盼与祝福!

来源:红网

作者:邱宣喆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6/91/135288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