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新春里,在大地上。以青年视角,观察今日中国,红网“青椒计划”特别推出 2024“新春‘椒’响曲”龙年专辑。你知道电视剧《繁花》中的“下只角”吗? 今日由复旦大学丁超逸带来上海五角场的青春年味,为我们呈现城市更新助力青年发展的“五角场”模式。
□丁超逸(复旦大学)
“来看看零食、公仔、伴手礼,欢迎扫码下单!”龙年春节到来之际,走进上海五角场大学路市集,不少摊位摆出的年货受到青年顾客的喜爱。新年新气象,富有青春朝气的城市更具生机与活力。
皮爷咖啡店门口,巨型龙年主题咖啡杯深受欢迎,来往路人在这里驻足打卡;下沉式广场内,新春市集热闹开张,传统国风与二次元文化破壁融合,市民游客在这里寻“龙迹”、砸“龙蛋”;非遗特色店铺旁,各类技艺展演吸引人们前来观摩尝试……春节前夕的五角场,传统民俗与海派文化交织,“烟火气”与“新潮味”相融。周边居民、上班族、在校学生络绎不绝参与其中。
每每提及五角场,都会勾起我的回忆。
10年前,2014年的冬天,我在长辈的带领下第一次深入五角场的街区里弄。走遍附近的几所大学之后,我们穿过小路,在一家服务青年创业的咖啡馆坐下。冬季的午后,天气虽冷,但阳光洒在脸上仍会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后来,从高中上课、本科辅修,再到读研,五角场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一直以来追寻理想的精神寄托。
10年来,这里见证了我的成长,我也亲身经历着这里的变化与发展。
在上海市图书馆查阅资料时,五角场一带的历史文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民国时期“大上海计划”的主战场,到电视剧《繁花》中20世纪80、90年代的“下只角”,再到新世纪的都市副中心,五角场见证了百年上海的城市变迁,也见证了一代代青年在这里成长。《繁花》作者金宇澄的母亲姚云,早年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档案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其登记地址位于新市区,即现在的江湾五角场一带。
2月2日晚,街道正安装新年氛围灯具。
如今,这里高楼林立、高校汇聚,丰富多元的创智空间、运动街区、文艺展演、科技体验,吸引着众多青年释放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让城市社区有活力、有乐趣、有希望。
2024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方法和模式创新。城市更新如何助力青年发展?融合、联动、平台,形成了上海五角场街道持续转型升级的特征与优势。
科创园区、大学校区和公共街区的融合,是五角场发挥区位优势的创新探索。
在这里,有坐拥百年历史的江湾体育场,有复旦、同济、上财等知名学府,也有众多新兴互联网和科创企业在此落地。街道从布局上整合不同的区位功能,开展定向越野、文化沙龙、手工作坊等常设活动,打造社区创意实验室,与同济大学联合发起“Meetu Lab火花计划”……这些项目将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实现青年在城市的宜学、宜创、宜居。
如果说区域融合是长期规划,那么定时且独特的联动活动则能在短期容纳更多青年的碎片化时间。
过去一年,杨浦区创智天地迎来了它的20岁生日。这一年,从小红书“迎新季——从大学生到大学熟”、抖音“心动街区”,到喜马拉雅“上岸季”、美团“‘天生我彩必有用’冬季换新季”,街道和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社区内容创作,打造量身定制的品牌联动。这些活动也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独特优势,使线下展演与线上传播相融合,尝试在不同节日和时段为街区带来不同的新场景和新文化。
街道转角的新年祝福。
为持续打造青年发展型社区,更需要打造品牌、构建平台。
在五角场创智天地,以运动和健身为特色的首个社区共建品牌“YEAHHPARK”,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户外运动项目和丰富的运动体验,吸引着青年运动爱好者的参与。而旧书店、唱片馆等特色店铺,也在开放多元的街区平台中自由生长。街道逐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努力追求创新和突破。
青年发展型社区,既要留得下青春,更要留住青年人。最新数据显示,五角场街道所在的杨浦区,每4个常住人口就有一个是18-35周岁的青年。因此,政策落地和项目实施需要更全面综合地考察青年群体,更细致深刻地理解和满足青年不同层次的需求。过去一年,在五角场大学路街区更新改造过程中,杨浦区绿化市容局对附近年轻居民、学生、白领的不同需求进行了调研和评估,对不同区域做出针对性设计。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才能更有作为、更有收获。
特色店铺的节日氛围。
龙舞报春,辞旧迎新。2月起,主题为“喜气YOUNG洋过龙年”的新春活动在五角场拉开序幕,年货市集、非遗展演、光影秀等接连而至。第一食品杨浦店二楼,沪上酱菜、小吃、特产应有尽有。
“我们是《繁花》的资深剧迷!”排在我前面的几位同龄人告诉我。他们特地来这里采买,准备回家后向家人朋友们讲述不一样的城市体验。新年来临之际,青年朋友们在这里听歌会、逛街区、品美食,为这热闹的节日氛围增添了不少青春活力。
大学路限时步行街。
新的一年,五角场焕新亮相。创智创新计划为青年提供更多支持,江湾里MEET678成为时尚新地标,大学路限时步行街延续开放,美团无人机低空物流航线也在这里开航。
理解青年、拥抱青年、成就青年,是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底层逻辑。城市更新进一步助力青年发展,青年与城市在这里双向奔赴。
来源:红网
作者:丁超逸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