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据光明网报道,2月26日,江苏常州有一女子拍视频表示,疑似受日前南京火灾影响,有人连夜把停在楼道里的电瓶车坐垫全部划烂。小小的一则消息,反映的却是当前民生领域关于电瓶车使用的一个悬而未决的困境。电瓶车停放和充电问题,实际是电瓶车使用者、小区众多居民、物业管理及基层政府四者共同聚焦的痛点和难点。要解决这一痛难点,摆脱“一禁了之”“禁而不止”的困境,笔者认为需要从源头入手,围绕电动车生产、使用等诸多环节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切实解决问题。
首先应当承认,电瓶车停放占用消防通道,本身的确是违法且危险的行为。一旦楼道内出现火灾或者其他紧急状况,停放在消防通道内的电瓶车群将会成为居民逃生的“拦路杀手”,阻断居民的紧急逃生出路。如果正好是停放在消防通道内的电瓶车起火爆炸,更会酿成全楼栋的悲剧。
然而,电瓶车摆放位置不合理,并不代表故意划烂电瓶车坐垫是一个合理的行为,这种毁坏他人财物的行为显然有违法律。并且,在电瓶车主的停车诉求并未解决的情况下,这种“撒气式”的行为也无助于矛盾的解决,反而会使其他居民和电瓶车主间的矛盾更为激化,关系更趋恶化。
由此看来,仅仅依靠居民内部不同群体情绪化的诉求表达,是无助于问题解决的。诉求需要回应,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有赖于公共部门进行协调和治理,从源头上进行根治。
电瓶车的消防安全之所以广受质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有些电瓶车充电时电池容易起火而引发火灾导致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反映的其实是一些厂商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过硬,电池无法在较为极端的工况中使用的问题。针对群众关心的电瓶车消防安全问题,政府更应从源头上严格规范电瓶车生产标准和质量监管,确保每一辆出产的电瓶车都安全可靠,从而消除过往“电瓶车电池易起火”的隐患。
除了从生产质量入手解决消防难题,电瓶车的停放问题也需要解决。这需要政府牵头,协同基层组织和小区物业同步规划,通过划定停车区域,建设充电桩等方式满足电瓶车车主日常需要,从而避免电瓶车随意停放,阻塞消防通道的危险行为。
解决电瓶车困境,不仅需要行政部门、基层组织和物业管理的牵头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居民和业主共同参与,大家形成公共道德的共识,强化规则意识的培育,形成契约精神。只有每一名业主都相约共同守护自己的美好家园,电瓶车的安全停放问题才能得以彻底解决,群众的生活安居才得以实现。
小问题反映大现象,电瓶车难题折射的,是当前治理体系的不足与困境。想要破局这一困境,就必须打破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壑和壁垒,做到多管齐下、协同作战,从问题源头入手,协调基层组织、物业管理,统筹居民意见,方能拿出拿得稳、行得住的可靠治理方案,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郑重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