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朱婷曾因网暴提出退役:我们该如何看待竞技体育的胜与败

来源:红网 作者:赵金月 编辑:张瑜 2024-04-11 16:43:58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赵金月 (长沙理工大学)

4月8日,中国女排运动员朱婷在社交媒体平台正式宣布,与中国排球协会确认将会在世界女排联赛期间回归国家队。次日,国际排联2024世界排球联赛网站发布了一篇关于朱婷回归国家队的文章,其中提及中国女排出征世界女排联赛的23人大名单,刚刚宣布回归国家队的朱婷在列。

朱婷,一个在世界排球赛场上赫赫有名的健将,她的回归可谓是为正在准备巴黎奥运会的中国女排带来了一颗强有力定心丸。朱婷自18岁进入国家队以来,与中国女排一起获得了诸多荣誉,让女排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展现在各大赛场上。自东京奥运会后,朱婷因伤病原因,远赴西班牙进行手腕手术与术后恢复。可在此期间,一场针对朱婷的网络暴力愈演愈烈,甚至波及其家人,严重影响了朱婷的竞技状态以及正常生活。在此次回归国家队的公告中,朱婷说道,在这段难熬的时光里,她一度向自己所属的河南省体育局提出了退役申请。

网络暴力作为这场无声伤害的元凶,化作一把锋利尖刀刺向了朱婷。让朱婷一度为自己带来无数荣誉、掌声与鲜花的排球失去了兴趣。也让一个为国争光,付出宝贵青春与身体健康的运动员在事业可以再登一个高峰的年纪,提出了退役。当我们回看,可以发现不少的运动员也因为竞技输赢,或多或少遭遇到类似于朱婷的遭遇。那么,针对流言蜚语蓄意攻击运动员这一情况,我们应当如何避免,又应该如何看待竞技体育中的输赢呢?

首先,我们要坚决反对运动员“造神”现象。在体育赛事中,观众对于运动员的期待是极高的,特别是曾经获取过诸多荣誉的运动员。所以,每当这些运动员出现在赛场上时,人们总是下意识地觉得他们可以取得这场比赛的绝对性胜利,甚至应该获得更高层次的荣誉。这种期待,本来是应该是一种对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美好祝愿,但渐渐地演变成了一种畸形的竞技观——运动员只能赢,不能输。这就是对运动员的“造神”,运动员必须要满足大众期待,不能在竞技中失利,否则就会受到审判。但运动员并非神人,其竞技状态与个人的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多个因素有关,人无完人,要允许运动员正常情况下的“输”,不能一味的强求运动员只赢不输。

仔细观察,我们也可以发现近年来,因为没有取得观众预期成绩的运动员,或多或少都遭遇过此类的网络暴力。比如在去年女篮亚洲杯赛事中因为伤病困扰,在场上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到防守上的杨力维,在比赛过程中几度被骂上热搜,其原因竟是因为在场上得分较少。再比如,在北京冬奥会中为中国夺得2金1银的谷爱凌,人们更多关注的并不是她为国争光,讨论最多的是她的国籍。这些争议最终演变成一场场网络暴力,伤害着这些为国家奋斗,站立在最高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如何避免畸形的“竞技观”对运动员带来伤害?树立正确的竞技观,理性看待竞技体育至关重要。

竞技之美超越输赢,观众更应该去感受体育竞技的纯粹性。竞技体育,输赢都是常态,没有人能够成为赛场上的常胜将军,每一个运动员获得胜利的背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日以继夜地训练、严格的身体机能管理。作为观众,我们更应当去享受赛事中赛事为我们呈现的竞技之美,感受体育竞技精神最大的特点:纯粹。当一场赛事所有人都只在意最终结果,而淡化了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赛事向我们传递出的振奋又热血的体育精神时,就会削弱体育的精神内核,让比赛变得过于娱乐化和商业化。当我们去认真感受每一场比赛,与赛场上的运动员同频共振,感受他们赛途中的紧张或冷静、听到观众加油助威声时的喜悦与感动,又或是看到国旗升起时的兴奋与激动。这些超越输赢的情感,更体现出了竞技的纯粹,这种纯粹超越输赢,只关乎竞技本身。

体育竞技,输赢之间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失败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帮助运动员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励他们更加努力的奋斗,不断提升自己。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体育赛事,让体育回归本质,发扬其精神内核,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竞技的魅力。

来源:红网

作者:赵金月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55/137221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