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婚俗改革背后:比“无形式”更重要的是“有真情”

来源:红网 作者:何许 编辑:张瑜 2024-04-11 21:22:16
时刻新闻
—分享—

496c6b2318d1447ebe04dc5c2e343daa.png

□何许 (复旦大学)

近期,浙江嘉兴平湖一对新人办了一场只花5000元钱的“三无婚礼”。他们受当地政府发布的婚俗改革微信推文启发,决定不要接亲环节,不邀伴郎伴娘,放弃高档酒店,把婚宴放在镇上的友邻中心。这种极简的形式,得到了在场亲友的点赞,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4月9日《新京报》)

“三无婚礼”是指没有接亲、车队、伴郎伴娘的极简婚礼。这种创新形式显然符合经济节约的考量,也符合年轻人追求轻松的生活方式。但如果只看到“无形式”表面的好处,而忽视其背后“有真情”的前提,“三无婚礼”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三无婚礼”的成功,离不开两个家庭观念上的契合。传统与创新两种婚礼形式之间的张力,实际上包含代际差异、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的冲撞。仪式简单了,如何面对“婚礼的排场事关家族颜面”这样的观念?宾客减少了,如何弥补传统婚礼在人际关系维系中的特殊意义?活动创新了,如何让长辈也感到舒适自在?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两个家庭之间更充分的沟通,需要两代人彼此理解。

“三无婚礼”的成功,也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进步。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轻人理想婚礼报告》显示,有七成的男生和女生,都认为堵门游戏是最没必要的环节;有五成的女生觉得,父亲把新娘的手递给新郎是一种陋习。对堵门游戏、交接仪式的反思,实质上是对物化女性的反抗、对尊重女性的要求。正是这些思想观念上的革新,让婚礼仪式简化获得意义的闪光点。若没有认知转变,仅因经济考量而选择“三无婚礼”,它恐怕会成为终生遗憾而非美好回忆。

从“三无婚礼”看婚俗改革,推动互相理解,促进观念进步,才是改革的根本之策。若要从形式上摒除婚俗陋习,“陋习”的界定和识别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例如,江西省崇义县给予“低彩礼”家庭子女入学、交通出行、健康体检等方面的物质激励,就立即被质疑“彩礼真实金额核定困难”“可能造假“。而嘉兴政府这篇题为《婚俗改革让婚礼习俗更纯粹更美好》的微信推文,反而获得了更多正面反馈,也在新人们的践行中实现了社会意义。

可见,我们不妨以更深入的目光,关注形式之“无”背后的真情之“有”,让“三无婚礼”流行起来,让婚俗改革落到实处。

来源:红网

作者:何许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55/1372333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