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厚养薄葬”当成农村新风尚

来源:红网 作者:王红峰 编辑:张瑜 2024-04-02 17:07:27
时刻新闻
—分享—

□王红峰

临近清明,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包括脱贫村在内的一些农村地区,动辄数万元的殡葬费,依然是群众的一笔不小负担,与此同时,讲究面子排场的重殓厚葬风气依然普遍。(4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

对此,笔者就想大声呼吁:别让大操大办成为农村新陋习。

俗话说,厚养薄葬方为孝。逝世后简约悼念、真诚缅怀,不大操大办,与古代“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思想不谋而合、相通相融。让老年人在生前得到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的物质保障,是作为儿女应尽的义务。但一些人为去世的老人大操大办丧事,主要是存在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从中看不到多少“孝顺”的表现。在环保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的今天,推行绿色殡葬和文明祭祀,既顺应环保趋势,也符合节俭美德。

截至2022年末,我国耕地面积19.14亿亩,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目前我国有近2.3亿户农户,户均耕地面积8亩左右,耕地总面积虽然在世界排第三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自2000年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自然死亡率逐年呈上升趋势,每年死亡人数约为900多万人,“丧葬用地紧张”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但是传承孝道与移风易俗并不矛盾。既然人多地少,我们是否能够改变习惯的丧葬方式,如树葬、草葬、花葬、海葬等绿色殡葬方式,让它们成为未来人们最主要的丧葬方式。如一些地方建立“骨灰树葬区”,而且选址还在有名的风景名胜区,其用意就在鼓励逝者家属减少浪费、植树造林,让生态树葬带起一股文明祭祀之风。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公民的生命哲学教育。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丧事上花太多的精力和金钱并无多少意义。有关部门也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和引导,有效制止乱占土地建造豪华墓地,并从土地供给、建造标准、使用管理等环节完善制度,细化操作,大力推动绿色公墓建设,为公众提供更贴心、更方便的人性化丧葬服务。各地也可将“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整治打击殡葬陋习,着力让“厚养薄葬”成为风尚。而作为村民,除了自身正确认知孝道文化,还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孝顺父母,弘扬孝道新风,共同倡导“厚养薄葬”,让孝心孝行扎根百姓心中。

如果老人活着时享受不到至爱亲情,死后再怎么大操大办,都是违背了礼仪的初衷。“死后祭拜多花钱,不如生前多尽孝。”期待“厚养薄葬”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风,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幸福地安享晚年、颐享天年。

来源:红网

作者:王红峰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94/1369658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