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钰(重庆大学) 指导老师:刘海明
11月25日,《人物》发布了征集“被身体困住的时刻”的问卷调查,在序文的介绍中说道:“每个人,都有长期或者暂时地感受到被身体困住,无力却又试图挣脱。”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人情世故以及道德枷锁的束缚,人们往往选择忽视或者忍痛。
忍痛,似乎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美德”。有数据显示,在中国,90%以上的人经历过身体疼痛,仅有28%的人会及时采取行动,甚至有20%的人选择“让时间来治愈疼痛”。躯体之痛尚且如此,内心的情绪耗竭更是被众人默认缄口不言。在社会的无形压力和自我驯化下,“淡人”成为了看似最符合社会运行规律的角色。
“淡人”是指为人处世平淡如菊的人,在生活中没有特别强烈的感情波动,对什么事情都是“淡淡的”。“淡人”似乎完美契合了社会长久以来所推崇的“成熟稳重”与“情绪稳定”的风尚标准。但实际上,“哪里来的情绪稳定,都是累老实了。”“淡人”并不是忍出来的,他们的“淡”也并非真正的平和与淡泊,而是被生活耗出来的,耗到最后,便是毫无反抗能力地令其将自己吞噬。
究其原因,是我们活得太急、活得太累、活得太迷茫。
活得太急是对信息爆炸时代无奈的回应。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我们习惯了浅尝辄止的思考,回复的寥寥数语也尽是互联网用语,公式化的回复便代表了自己所有的观点。而当试图深入探究时,却往往感到大脑仿佛已不堪重负,思维陷入停滞,甚至觉得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活得太急,就会活得太累,其最直观的表现便是感知力的衰退,即“感知过载”。感知过载可以解释为个体在面对某一事物时,其数量超出了自身的认知与处理能力范围,从而引发的感知和评价上的困扰。随着网络的无孔不入,我们不得不时刻保持在线,以应对来自各方的信息洪流,而处理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无疑是对时间与精力的巨大考验,久而久之,人们对外界的刺激变得很难再有“波澜”,曾经的热情也便逐渐被“淡淡的”态度所取代。
此外,在优绩主义的裹挟之下,“不甘人后”的扭曲竞争心理悄然滋生,使我们不断在比较中迷失自我。加之互联网加速了各种猎奇“价值观”的传播,让我们在追求独特与潮流的“赶路”过程中不自觉地陷入了既要又要的“Strong(死装)”困境,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让自己变得“四不像”。再想“整容”重做自己,却又发现早已找不到那个曾经的自己了。活得太“Strong(死装)”,也就活得太迷茫,最终只会让自己的心灵与身体失去连接,“淡淡”地绝望滑入人生的迷雾。
我们应该明白,忍痛并不是美德,而是对自我的忽视,是病态的自我献祭。牺牲身心健康看似是对责任与担当的躬身实践,实则是对它们的亵渎。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之于外调,我们应常常问候自己的身体,多与自己的身体打交道。定期体检、适度运动,并用合适的食物向自己的身体致敬。同时,也要学会放下所谓的“责任感”,给自己千疮百孔的身体放个假,回馈给它一份应有的尊重。
之于内服,我们应专注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和节奏。人生并非一成不变的轨道,而是广阔无垠的旷野。人生也没有正确方向,因为地球是圆的,怎么走其实都是向前走。专注自我的同时,也别忘感知幸福。但如果寻找幸福太难,不妨先试着寻找减少痛苦的方法,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和解,拥抱真实的自我。
让我们向忍痛说“不”,拒绝再被束缚所困扰。专注自我,才能活得明白、活得明确;提升幸福,才能活得轻松、活得愉快。
来源:红网
作者:张培钰
编辑:唐盈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