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实(云南财经大学)
00后女演员王影璐在新剧《小芳出嫁》中即将出演妈妈角色的消息引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在当今流量时代的影视生态里,“白幼瘦”一度成为被过度吹捧的审美标准,仿佛演员只有契合这一模板才能收获关注与资源。该事件同时为我们审视演员的职业发展与行业审美导向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白幼瘦”的盛行本质上是流量逻辑下资本逐利的产物。影视市场追求快速变现便倾向于打造易被受众接受、标签化鲜明的演员形象。“白幼瘦”以其青春、柔弱、具有强烈视觉辨识度的特点成为资本包装的“安全牌”。在这种环境中,演员若想获得机会似乎只能努力贴合这一标准进而陷入容貌焦虑与戏路窄化的双重困境。可王影璐出演妈妈角色的选择却挣脱了这一枷锁。作为00后,她本可凭借青春面容在校园剧、甜宠剧中轻松圈粉延续“白幼瘦”带来的流量红利,但她却选择踏入“妈妈角色”这一对于年轻演员而言相对陌生的领域,这便是对舒适圈的勇敢跨越。
不同的演员不为自己设限、敢于挑战多元角色有着深远意义。影视艺术的魅力在于展现人生百态,而不同年龄、身份、性格的角色正是构成百态人生的拼图。若演员都被“白幼瘦”捆绑,影视创作将陷入角色单一化的泥沼。青春校园题材扎堆,职场、家庭、社会现实题材中将再难寻贴合角色年龄与阅历的演员。王影璐的尝试为年轻演员树立了榜样:演员的价值不该在于永远停留在某一讨喜的形象里,而在于用表演诠释不同生命阶段的厚度与温度。当更多演员打破年龄、形象的束缚,影视创作才能摆脱“伪青春”“悬浮感”,回归对真实生活与多元人性的挖掘。
肯定王影璐的突破并非否定“白幼瘦”本身,而是反对将其奉为唯一圭臬的畸形审美。青春面容、纤瘦身形,本是演员多样特质中的一种,可当行业将其绝对化就会挤压其他可能性。王影璐的选择也让我们看到流量时代下演员的另一种生存路径:不依赖单一形象吸粉,而是以表演实力拓宽职业版图。这对于观众而言更是幸事。观众需要看到不同年龄段演员演绎各自适配的角色,需要在影视剧中触摸到真实生活的纹理,而不是被千篇一律的“白幼瘦”不断轰炸感官。
演员作为公众人物,其职业选择也在传递着审美与价值观。当年轻演员敢于挑战传统意义上“非青春”的角色,实则是在打破社会对年龄、对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刻板印象。“妈妈角色”不该是中年女演员的专属,年轻演员的演绎能赋予这个角色新的时代内涵,也能让观众意识到年龄不是限制,勇敢突破、拥抱多元才是生命的常态。这股力量若能在影视行业蔓延不仅会重塑行业生态,更会反哺社会文化,让大众对美、对成长、对人生的理解,变得更加包容与多元。
王影璐出演妈妈角色这一事件是流量时代影视行业的一个小小转折点。它让我们看到,演员个体的选择,能够成为打破行业畸形审美的微光。期待越来越多的演员能像王影璐一样挣脱“白幼瘦”的舒适圈,不为自己设限并用表演去探索人生的广度与深度。同样期待影视行业能借此契机反思流量逻辑下的审美偏差,构建更健康、更具包容性的创作环境,让不同年龄、不同形象、不同特质的演员都能在其中找到发光的舞台,真正让影视艺术成为映照百态人生的镜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戚实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