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豪
近日,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一老师因3名学生未填报清华北大,在微信群内发表了不当言语,怒斥其“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认为其是“教育的失败”,“将以失望解散”该清北团队合作微信群。
通报称,高考成绩公布后,该教师根据3名学生的高考成绩和与家长沟通的情况,建议填报“清北”相关专业志愿。7月5日,在得知3名学生未填报“清北”志愿后,该教师在微信群内发表了不当言语。目前,学校和该教师已向学生及家长表达了诚挚歉意,争取他们的谅解。3名学生已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
填报志愿到底听谁的?听老师的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是老师辛苦付出,学生不领情且固执己见?还是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老师未充分尊重、过度干涉?诚然,对学校和老师而言,班上有学生能被清北录取,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无论是名誉还是奖励,都是对三年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对三年辛苦付出的回报。所以,老师很热心地劝说学生在志愿中填报清北,甚至打着感情牌进行“权利剥夺”,以“家长式作风”对待学生的志愿选择,即便不是热门专业或学生不喜欢的专业也要其填报。但从当下就业实际情况来看,大学毕业后并不包分配,读完大学后还需要自己找工作。所以在就业市场上,热门专业更具优势。因而,这三位学生并没有听从其劝说,他们没有填报清北。
清北的光环虽然耀眼,但选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行业,这才是影响一生的选择。无论选择清北还是其他学校,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走向,所有的后果都要由考生及其家长承担,自然应听从其意愿。相反,学生无论选择清北还是任何其他学校,并不影响老师的工作。若将“录取清北”等同于教育成功,这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初衷,是对高中学校及其教师评价体系的功利化与单一化,更陷入畸形的“唯清北论”误区,清北录取率往往被直接绑定为学校排名的关键指标甚至地方教育政绩。其实,老师用心教、学生努力学、老师给建议、学生做选择,高考和填报志愿的逻辑本该如此简单,而不是为了成绩而过度内卷、忽视个体差异的功利竞争。
教育的真谛从不是“唯名校论”,更不是“唯清北论”。高考评价体系亟需改革,报考志愿应当更趋于理性化、去功利化。摒弃“清北政绩观”,将教育评价的重心从“录取名校数”转向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专业能力增强上,要重构相关考核体系,为学生提供优质成长平台,让育人成效成为奖惩核心,社会层面更要打破“唯名校”的用人导向,努力营造“以能力论英雄” 的氛围,真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教育回归应有的面貌。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张祖豪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