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长沙理工大学)
北京时间7月14日,当30岁的朱雨玲在WTT美国大满贯的赛场上再次捧起女单冠军奖杯时,这已远非一场简单的体育胜利。“能够回到赛场像一场梦,我希望这个梦可以继续下去。”朱雨玲的获奖感言朴实却真诚。(7月14日 《中国青年报》)
“这是乒坛常青树,人生本就是旷野!”球迷们纷纷为这位老将献上真挚的祝福和敬意。朱雨玲的故事,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关于个体价值、生命维度与时代精神的深邃光芒。
30岁,在竞技体育领域常被视为高龄,更遑论退役四年后复出。然而,她以天津大学“副教授”的身份,一边教学上课,一边攻读博士学业,一边坚持体能和专业训练,其时间管理能力与精力投入堪称惊人。人们常说“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而朱雨玲的故事则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
人生的精彩,从不取决于生理时钟的单一定位,而在于心灵引擎是否持续燃烧。从世界第一到大学讲台,从因病沉寂到赛场闪耀,身份的剧烈转换并未让她迷失,反而拓展了生命的疆域。她证明了个体的价值与可能性,远非一个头衔或一段经历所能框定。
朱雨玲没有选择在功成名就后隐退,相反,她带着世界冠军的积淀,“下沉”到最基础的体育教育一线。面对“80%学生握拍姿势都不对”的现实,她没有轻视或敷衍,而是以近乎虔诚的认真,在平板电脑上“写了满满一整页的授课计划”,从课间休息到垫球作业,事无巨细。
她的投入,打破了精英体育与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之间的无形壁垒。她主导开发的进阶课程、三级赛事体系、“雨玲工作室”,将高水平的体育理念和专业素养,转化为普惠性的校园体育生态,点燃了普通学子的运动热情。
体育不仅是争金夺银,更是塑造人格、普及健康、点燃梦想的教育力量。她让“世界冠军”的光环,真正照亮了普通学生的成长之路。
世界乒坛天才云集、群星闪耀。不是只有冠军才配得上众人的掌声,而是那一份怀揣热爱、为梦想重新出发的勇气值得歌颂。
朱雨玲的冠军奖杯,闪耀着超越竞技体育本身的璀璨光芒。它是对个体敢于突破边界、勇于定义自我价值的最高礼赞。人生非轨道,心向即旷野。何必自我设限,逐梦正当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娜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