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福耀科大投档线超多所双一流名校,是教育创新还是“光环效应”?

来源:红网 作者:孟千宇 编辑:吴海刚 2025-07-20 21:51:36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孟千宇(苏州大学)

7月18日,广西招生考试院通过官网公布了2025年本科普通批院校专业组投档最低分数线(首选物理科目组)。其中,备受关注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最低投档线616分,超多所国内双一流名校在广西的分数线。(7月19日 中国新闻社)

有人称之为“开门红”,有人惊叹其“后浪拍前浪”,但在掌声之外,我们不妨多问一句:一所新办大学,凭什么首年就吸引大量高分考生?如果只是明星效应的短暂狂欢,这样的“热”未必真的健康。

在媒体报道中,福耀科技大学集齐了当代高校“出圈”三件套:企业家创办、重金砸下、明星校长执掌。创办人曹德旺的知名度、首年8亿元预算招50个学生、校长王树国的舆论影响力,都为这所尚无毕业生的新校打上了耀眼的“光环”。但光环再耀眼,也不能代替真正的教育质量。一所大学的口碑,终归要靠其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实力和社会贡献来支撑,而不是靠宣传片、明星效应或“限量发售”的招生策略。

高校教育从不是明星代言,也不是“资本竞赛”。一些考生和家长选择福耀科技大学,固然是出于对其理念和资源的认同,但如果热度的背后,是对“高投入=高质量”的简单等式,是对校长IP的盲目追捧,那我们就该警惕:大学教育的选择,是否正在被“市场营销”牵着走?如果大学开始像商业产品一样被包装、推销,那“选择大学”就很可能沦为一场品牌幻觉,而不是真正基于教育本质的判断。

更值得警醒的是,这种“光环效应”一旦成为趋势,可能反向挤压真正有教育积淀、踏实办学的高校生存空间。一些传统高校在招生战中逐渐落后,或许不是因为教学质量不佳,而是缺乏“讲故事”的能力和足够的“声量”——这无疑是一种对高校生态的扭曲:谁更懂传播、谁更会“打包”,谁就赢得更多优质生源。这种错位竞争,对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未必是好事。

当然,创新型大学的出现本是好事。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变革,需要新思路,但“新”不应等于“虚火”,更不该成为一场“包装竞赛”。真正的新大学,理应是理念领先、模式先进、质量可靠,而不是“噱头”先行、“人设”先行、“流量”先行。

大学是育人的地方,不是“光环”的舞台。福耀科技大学最终能否赢得尊重,不是靠首年分数线的“闪耀”,而要看它们五年、十年、甚至一代人的教育成绩。公众需要清醒,媒体也应理性,别让一时热度遮蔽了对教育的冷静判断。

大学的光环可以吸引眼球,但不能决定价值;教育的本质,永远是在沉默中深耕,在时间中见证。让大学回到大学的样子,而不是变成一场“明星秀”。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孟千宇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64/151411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