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西南民族大学)
近日,多地图书馆发文批评“家长甩手放娃”现象,据《衡阳晚报》报道,衡阳市图书馆每天将近100名无看护儿童在馆,家长点完外卖让孩子呆一整天。由于缺乏看管,孩子时常追逐打闹,破坏公物,给馆内环境带来不小影响。
这一现象不仅凸显了部分家长在暑期儿童看护问题上的无奈与失职,也暴露出公共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困境。家长忙于上班,将孩子放在图书馆,或许是出于对公共文化空间的信任,也寄希望于孩子在图书馆的氛围中培养阅读兴趣。但这份信任和希望并不是家长当“甩手掌柜”的借口,相比家长用一份外卖让孩子在图书馆待一天所获得的便利,图书馆中其他阅读者被破坏的阅读环境以及工作人员被迫增加的工作量却无人买单。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核心功能是为公众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和学习环境,而不是免费的托儿所,家长不能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而将孩子长时间单独留在图书馆,放任其扰乱公共秩序。孩子的自制力普遍较差,加上没有家长的约束,孩子们在馆内追逐打闹,破坏公物,制造噪音,不仅破坏了图书馆的公共环境,也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更是对其他读者公共权益的侵害。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家长这种“甩手式”带娃方式,是自身监护责任的转嫁。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行为规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责是维护图书馆的正常运营,并没有照顾和监管孩子的义务。暑期图书馆本就处于人流高峰,工作人员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还需抽出精力看护近百位孩子的安全,而儿童的天性好动更加为他们增加了工作负担。同时,作为公共场所,儿童在图书馆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百分百的保障,工作人员一旦疏忽,便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图书馆的承载能力有限,而暑期儿童看护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难题,为了破解这一矛盾困局,社会各方需要共同努力。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图书馆为解决医务人员工作繁忙,无暇照护子女的难题,设置“亲子服务空间”,配备儿童读物及工作人员看护。多地社区书屋也常在暑期开设专门的托管班,既解决家长“看护难”的问题,也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加强此类项目和制度的实施,或许是解决儿童看护难题的好方法,也能让图书馆的运营得到更好的保障。
守护公共文化空间的温度,既体现在对多元需求的包容,更体现在对公共规则的坚守。家长的监护责任不能因工作繁忙而弱化,公共资源的开放性也不应被当作放任失责的理由。唯有管理清晰、责任归位,才能让孩子的安全和图书馆的安静都得到保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杨楠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