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让“拼政绩”沦为“拼PPT”

来源:红网 作者:李瑛 编辑:吴海刚 2025-07-24 15:28:38
时刻新闻
—分享—

□李瑛

据上观新闻,浙江多地推动公务政务活动中的PPT、视频“减量、减费、减负”。PPT作为一种信息载体,能把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和项目通过图表、图片、视频等形式来汇报、展示,其文字更加直观,更能让观众一目了然地了解事实的真实情况。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在一些地方,PPT似乎成了公务政务活动的标配,不管需不需要,形式必须先“拉满”,更有甚者,一些基层干部在“做PPT”上不断内耗,让“拼政绩”沦为“拼PPT”。导致PPT越做越“高大上”,有的时候时间和技术水平不够,工作人员干脆把PPT外包,费用从每页200到400多元不等,特殊情况额外还要付加急费、服务费,一次3分钟的汇报,做一次PPT往往要花费几千元。

“拼政绩”异化为“拼PPT”,也是一种形式主义。过去,文山会海曾是基层负担的代名词,它一度压得一些基层干部喘不过气来。而今,短视频汇报、高成本PPT制作等“电子负担”异军突起。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需要做PPT述职,领导干部下基层不是走访群众,而是观看长篇汇报视频。评比活动,制作“高大上”宣传片已经成为标配。在极个别地方,甚至会议发言都必须搭配动画演示——这些披着“创新”外衣的举措,实则是形式主义在技术时代的“换壳重生”。繁忙的工作任务,已经让许多基层干部忙得团团转,现在又要花大力气制作各种PPT和视频,他们哪里还有时间精力走村入户,面对面服务群众。

“拼政绩”沦为“拼PPT”,一方面源于错位的政绩观。一些单位和部门,不想俯下身子,老老实实下苦功、下实功,干出实绩,却在汇报、总结中极尽美化与掩饰,甚至不顾实际,“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好了、把做了一点当做了全部”,用PPT展示代替实绩。另一方面是考核的不精准。一些地方考核下级单位,把重点放在材料、痕迹上,直观展示的PPT,就成为展示一个单位工作成绩的重要方面,PPT做得美轮美奂,做得高大上,实绩似乎也就有了,考核得高分也几乎是水到渠成。反之,PPT太简单,工作成绩就有可能大打折扣。

拼政绩,拼的是实绩,拼的是爱民之举、是惠民之事,是让百姓过好日子享好福气的民生工程。而不是花里胡哨的PPT和视频,各地为基层减负,就应该对“电子负担”亮剑,把节约下来的资源留给最紧迫、最实在的需求,办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瑛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68/1515175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