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生
近日,有两则商品价格的消息引发关注,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一是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其在上海和平饭店点了一杯可乐,服务员当面倒入一瓶罐装可乐,售价50元;一是有网友发视频吐槽,一年半时间里,高铁G326次列车同一区间的票价上涨了40多元。
对于这杯卖50块的可乐,和平饭店工作人员表示,与市面上330毫升装可乐没区别。黄浦区市监局外滩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可乐属市场调节商品,商家可自主定价,定价多少没有限制,只要消费者愿意买单。
关于高铁涨价40元,12306工作人员解释,部分高铁的公布票价确实有所提升,这是由于实行了市场化票价机制。同时,高铁动车组列车客票价格不在国家价格听证目录范围内,票价调整不需要举行价格听证。铁路运输企业在调价前开展了深入研究,还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了社会意见。
有意思的是,同样涉及商品价格,且都属于市场调节、自主定价,也都明码标价,但两者“享受”的舆论待遇大为不同。对和平饭店一杯市面上售价2.5元左右的可乐售价50元,不少媒体评论和网友认为,饭店没有垄断,可乐不是刚需,这售价没毛病,充其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而对G326次列车厦门北至水家湖长达1142公里、运行时间需7小时的区间涨价40元,舆论则“不太友好”。一方面,不少网友觉得,在暑期出行旺季,G326提价40元幅度接近8%,明显过高;一方面,在12306App已明码标价情况下,有媒体评论认为,高铁涨价不该“静悄悄”,此举是对消费者不尊重;还有网友质疑企业问卷调查的真实性。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高铁累计投资巨大,建成总里程达4.5万公里,但不同地区、不同车次及不同区间客流量差别较大。正因为如此,2016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高铁动车票价管制,授权国铁集团自行定价,允许根据市场竞争和客流情况实行折扣票价,以促进高铁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经营状况。
由此可见,从商品定价自主权属性看,高铁与可乐并无二致,但两者面临的舆论“待遇”不同,却是不争事实。一杯批发价不足2元的可乐售价50元,明显违反价格法规定的“诚实信用”定价原则,涉嫌牟取暴利,却能获得舆论较为一致的“宽容”;而对处于亏损状态的高铁长达1142公里的运行区间提价40元,却“不依不饶”,动辄上纲上线,令人费解。
当然,严格意义上说,高铁与可乐分别在社会经济及国民生活中的权重无法相提并论,其定价不完全具有可比性。但是,讨论两者定价的法理来源并无区别,应当避免“双重标准”。特别是不能对高铁票价调整陷入“打折合理”“逢涨必反”的认知误区,而对其他商品价格则采取明码标价即万事大吉的不干预态度,并一概以“市场调节”来搪塞。这种取态,不仅无助于营造理性、健康的舆论生态,也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值得关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