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守护赛场荣光,莫让体育沦为流量秀场

来源:红网 作者:李佳靈 编辑:刘经纶 2025-07-30 14:27:12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李佳靈 (上海交通大学

樊振东的郑重发声,再次将聚光灯投向体育圈一个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痛点:体育精神正被“饭圈文化”侵蚀。这已超出简单的追星越界范畴,而其本质在于,“饭圈文化”的流量经济运行逻辑与竞技体育的价值体系相悖。

体育的本质是竞技,是运动员们用汗水、力量和技巧去争取胜利,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较量。观众对运动员的支持,本应源于对其运动能力、拼搏精神与专业成就的尊重。然而,“饭圈文化”的入侵正在扭曲这一逻辑。当社交媒体被“应援”“打榜”“控评”淹没,当焦点从赛场表现转向私生活、外貌甚至穿着,体育赛事正沦为粉丝经济的附庸。

这种现象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运动员来说,过度的关注和不恰当的支持,无异于一种重压。他们不仅要承受比赛的压力,还要应对狂热粉丝带来的舆论压力。部分粉丝的极端行为,甚至会对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于体育赛事本身,这种“饭圈化”的趋势破坏了赛场的秩序和公平。当比赛的焦点被转移,观众的关注点被分散,赛事的观赏性和专业性都大打折扣。而对于体育精神的核心价值,更是一种亵渎。

不仅如此,这种畸形的追捧模式也深刻异化着粉丝群体自身。原本基于共同热爱的社群,极易在攀比、控评、互撕的“饭圈逻辑”裹挟下走向分裂与对立。将运动员视作必须维护的“偶像”,而非欣赏其技艺与精神的个体,粉丝的关注点往往偏离体育本身,陷入无休止的数据打榜和舆论攻防。长此以往,健康的体育文化土壤遭受侵蚀不说,更令人忧心的是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潜在误导。当“爱”被简单等同于刷数据、控评举报、甚至攻击异己,当成功被狭隘地与流量曝光挂钩,体育所承载的拼搏、协作、尊重规则等正向价值,便可能在狂热中被消解。这无疑背离了体育作为社会教育重要载体的初衷。

樊振东的担忧与呼吁,绝非杞人忧天。当“饭圈文化”的喧嚣试图淹没竞技场的纯粹,当流量的计算企图取代对汗水与拼搏的丈量,我们亟需清醒地认识到:体育的灵魂在于其不可替代的精神内核。莫让盲目的追捧模糊了竞技的本真,莫让喧嚣的流量冲淡了奋斗的回响。归根结底,体育的赛场,不该沦为流量的秀场;真正的热爱,是守护那份纯粹的荣光。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佳靈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74/151663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