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恶婆婆”成流量密码,该喊停了

来源:红网 作者:许海龙 编辑:汪敏星 2025-07-30 15:11:14
时刻新闻
—分享—

□许海龙

近年来,一些微短剧频繁将“恶婆婆”“恶奶奶”的形象塑造当做“流量密码”。靠捏造、夸大、丑化老年女性形象来“出圈”的做法,违背公序良俗,扭曲社会价值观,应当叫停。(7月30日 新华每日电讯)

微短剧的爆火,不过是近几年的事。其时长较短、节奏轻快、成本低廉,契合了当下人们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在资本的加持下,迅速风靡网络。在微短剧的世界里,剧情冲突激烈,反转不断,“爽点”密集,观众只需投入几分钟,就能获得情绪上的极大满足。这种快餐式的娱乐方式,确实让不少人“上头”。

然而,在流量至上的逻辑下,微短剧创作也陷入了同质化、低俗化的泥沼。一些创作者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不惜剑走偏锋,将“恶婆婆”“恶奶奶”等形象塑造作为吸睛利器。在这些剧中,老年女性被刻画成面目可憎的形象,她们自私、刻薄、蛮不讲理,动辄对晚辈恶语相向,甚至做出各种极端行为。通过这样夸张、扭曲的剧情,制造出强烈的矛盾冲突,刺激观众的感官,引发话题讨论。

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能带来流量和热度,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是饮鸩止渴。一方面,它严重违背公序良俗,丑化了女性群体形象。微短剧里这种片面、极端的刻画,让观众对老年女性产生了误解和偏见,破坏了社会和谐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此类微短剧传递出的扭曲价值观,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些剧中,家庭关系被简单粗暴地定义为对立和冲突,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往往是暴力、极端的,这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和价值观。

事实上,微短剧并非不能展现家庭矛盾,但应该基于真实生活,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呈现和化解。好的微短剧,应当有深度、有内涵,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而不是靠制造噱头、贩卖焦虑来吸引眼球。例如,一些反映家庭温馨、代际和谐的微短剧,同样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这些作品没有刻意制造冲突,而是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真实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家庭生活的美好与温暖,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要改变微短剧“恶婆婆”泛滥的现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微短剧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准入门槛,对内容低俗、价值观扭曲的微短剧予以坚决打击。平台方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内容审核,优化算法推荐机制,不能只追求流量而忽视内容质量。创作者们更要坚守艺术底线,提高创作水平,用心打磨剧本,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品质的微短剧作品。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只有告别低俗、回归正轨,摒弃靠丑化特定群体来博眼球的“流量密码”,微短剧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文化市场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许海龙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74/1516651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