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厕所设计“看得懂”才是目的

来源:红网 作者:余文峰 编辑:汪敏星 2025-07-30 21:00:10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余文峰(广西师范大学)

作为商场、饭店等场所的配套设施,公共厕所的标识设计越发受到重视,不少场所为了适配整体风格,或是突显个性化、营造“高级感”,将传统的厕所标识进行异化,也存在将标识设计得过于抽象的情况。黎阿姨说,“现在很多商场厕所门口都不写汉字了,比较多的是画小人,而且画得还很抽象,让人很难辨认。”(7月30日 《钱江晚报》)

实际上,这并不是公共厕所第一次因设计问题引发热议。早在过去,就有用“凹”与“凸”指代男女厕所让游客迷路的情况。这桩看似微小的意外,实则撕开了公共服务设计中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缺口。当公共标识沦为设计师的艺术“试验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便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与困扰。公共标识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而非彰显审美。厕所标识作为与每个人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符号,一旦偏离了“看懂”的基本准则,就违背了公共服务的初衷。

根据《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公共卫生间图形符号为穿西装的男士与穿裙子的女士,颜色只能使用黑色、蓝色、棕色等。但这并不是强制性规定,若某些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没有遵守这一规定,就有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近年来,城市内的公共空间设计越来越强调“美学表达”,这本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好事。但当艺术感凌驾于实用性之上时,所谓的“设计升级”就变成了“服务降级”。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可能是习以为常的视觉符号;然而在部分特殊群体眼里,就连上厕所还得先解一个“谜题”,实属强人所难。真正有温度的公共服务,应当主动贴合使用者的需求,而非要求使用者“削足适履”。

整改抽象标识并非否定设计美学,而是要在艺术表达与实用功能之间找到平衡。商家在设计公厕标识时,应当兼顾标识的实用性和创意性,明确实用性优先的设计准则。同时,相关部门要完善公共标识设计规范,关键是要守住“辨识度”的底线,让艺术美感始终服务于“看懂”的根本目的。

真正的设计觉醒,恰恰始于打破这种“抽象化”的惯性。当公共服务的触角真正抵达那些曾被忽略的角落,这份关怀才可化作可触可感的细节,托举起公共服务应该拥有的深度与温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余文峰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74/151678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