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淑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近日,“中华田园犬禁养”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记者了解到,最近几个月,广州、深圳、长沙等多地宣布对中华田园犬(土狗)“解禁”。2024年11月,我国本土品种的中华田园犬在深圳被解除禁养。2025年1月,广州发布通告,危险犬名录中取消了中华田园犬;2025年6月,长沙多方人士等经过热烈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将中华田园犬移出《危险犬只目录》。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7月1日 央视网)
中华田园犬作为与中国人生活相伴千百年的本土犬类,有着深厚的文化与情感基础。它们在农村长期担任“护院守家”的角色,机敏、适应能力强,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实用、最接地气的家庭犬种。与如今城市中流行的“洋宠物”相比,田园犬或许没有高贵的血统和耀眼的外表,但却有着其他犬种难以替代的朴实品格与家庭归属感。
近年来多起社会新闻中的犬伤人事件,很多施害犬类却是外来宠物犬。这些犬种虽然在外观上更为“可爱”“友善”,但在缺乏科学驯养、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因应激或本能反应造成伤人悲剧。因此,是否危险并不能仅以犬种来“一刀切”地评判,更应关注的是养犬人的责任意识和养犬行为的规范化。
把中华田园犬纳入禁养名单,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刻板与偏见色彩。长沙县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杨娟提到,相关统计存在偏差,相关部门统计“土狗”伤人比例高,是因为它们基数庞大且以散养为主,这一结论并不能直接证明该品种具有危险性。一些城市曾“一刀切”将中华田园犬列入“禁养犬”范围,这种带有标签化的管理模式,未免显得过于粗放,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误解。而如今,深圳、广州、长沙等地陆续“解禁”,无疑是在对过往的僵化政策进行修正,让治理向更为科学、理性、尊重现实的方向发展。
犬类管理并非简单“解禁”就可以一劳永逸。不管是田园犬还是外来犬种,如何规范养犬、引导文明养犬行为,依旧是摆在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也提醒我们,真正的文明养犬,不只是选择一个“安全的品种”,更重要的是提升全民的养犬素养与责任感,建立完善的登记、遛犬、免疫、处罚等机制,让犬类与人类和谐共处。
在宠物产业日益繁荣、城市生活日益多元的今天,中华田园犬不应再被边缘化。它们作为中国犬种的代表,承载着传统乡土文化的温情与记忆。如今政策“解禁”,也是管理的进步与精细化。我们期待有更多城市认识到中华田园犬的价值,让它们有尊严地回归城市生活,也让文明养犬在理性与包容中更进一步。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韦淑妍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