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保购药遭遇“阴阳价”,谁来维护参保人权益?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刘经纶 2025-07-08 11:37:19
时刻新闻
—分享—

□黄齐超

“一款药物为何两种价格?”近日,来自重庆的邓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在位于重庆铜梁区的一家药店购买三黄片(葵花),店员告知售价为18元一盒,结账时,邓女士掏出医保卡准备付款,收银员见状提醒她,刷医保个人账户比付现金贵,需要支付26元。对此,邓女士当即提出了质疑,得到的回复是“价格一直就不一样”。面对明显不合理的价差,邓女士拒绝付款,最终在附近另一家非定点药店,以16元的价格购入同款药物。(7月7日 《工人日报》 )

现金支付是18元一盒;但如果用医保支付,则需要26元一盒——这是重庆邓女士到定点药店购买三黄片时,所遭遇的现金、医保“阴阳价”。不同支付不同价格,店员也不藏着掖着,还嚣张地称,价格一直就是这样。

邓女士的遭遇绝非个例,不同支付不同价格的也不止是这一家药店,很多定点药店都是如此。那么,究竟为何会如此呢?业内人士分析,消费者用医保支付的药钱,没有直接打到药店的账户上,而是先进入了医保系统。一两个月之后,医保部门再跟药店结算。另外,药店还承担着医保报销系统的维护。医保结算的这些“隐性成本”,推高了医保支付的药价。

业内人士的分析,或许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这些却不应成为医保支付药价高的借口。的确,医保结算的周期长一点,药店需要先支付药品成本。但是,这个成本因素是可预见的,也就是说,药店在申请定点资格的时候,就明白了这一点。占了定点资质的优势,吸引参保职工购药,就应自担医保支付周期带来的隐性成本。互联网技术那么成熟,所谓的医保报销系统维护,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事实上,药店之所以敢对医保支付的药品涨价,主要是因为他们拿捏住了参保人的命门——个人账户上的医保资金属于“专款专用”,倘若不在医院看病消费,或者不在药店购药,就只能一直“躺”在账户里。所以,一些参保职工明知道医保支付价格高、不划算,也愿意用医保支付。

医保支付的周期成本,以及医保刷卡系统维护,这些都是摆不到桌面上的借口。当然,如果真的存在医保部门向定点药店收取结算手续费,或者收取维护刷卡系统费用,那么,医保部门也该取消这些费用,让利于参保职工。

药店按支付方式的不同推行“阴阳价”,不仅侵害了参保人的权益,还扰乱了药品市场的销售秩序,涉嫌价格欺诈。医保个人账号里的资金,本来就属于持卡人所有,到药店购药遭遇区别对待,无疑会打击职工的参保积极性,不利于全民医保政策的推行。同时,定点药店的“阴阳价”,或造成医保基金“跑冒滴漏”。

因此,医保部门不应任由药店“阴阳价”的套利行为;而是应当建立举报打击和价格追踪机制,加大飞检力度,对恶意违规、屡教不改者,取消定点资格。再者,做好医保基金预防,尽量到达即时支付,从而降低药店的结算成本,最终受惠于参保职工。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1/90/151082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