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实(云南财经大学)
7月5日,浙江台州神仙居景区缆车突然停电,导致多名游客被困缆车中达20分钟,其中同行老人因无法下山在等候缆车时高温中暑倒地被紧急送医。这起事件在令人揪心之余,更引发了对高温天气下景区运营边界以及气候风险防控的深刻思考。
高温天气本身就给人体健康带来诸多挑战,比如中暑、脱水等,而景区作为人员密集且活动空间开放的场所,面临着更大的健康风险。景区在制定运营策略时,不能仅仅依据正常天气条件下的游客承载量和设施运行状况来规划,而应充分考量极端天气的影响。
在高温时段,景区需要明确自身的运营边界。一方面,要合理控制游客数量。目前,不少景区在旺季往往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天气因素对游客安全的威胁。神仙居景区此次事件中,若能在高温时段适当限流以减少游客在高温环境下的暴露时间,或许能降低中暑等意外发生的概率。景区可以通过门票预售系统,根据实时天气和景区环境监测数据,动态调整当日售票数量。另一方面,要优化景区设施的使用策略。例如缆车这类设施,在高温下长时间运行可能会增加故障风险,同时长时间被困在密闭且高温的缆车空间内,也会让游客面临健康威胁。景区应考虑在高温时段适当缩短缆车运行间隔,增加设备检修频次,或者为缆车配备降温设施。
景区还需建立起完善的“天气-运营”动态响应机制。这需要景区与气象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并提前获取精准的天气预报,尤其是高温预警信息。一旦收到高温预警,景区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例如,通过景区广播、官方APP、短信等多种渠道及时向游客发布高温预警和应对建议;在景区内增设遮阳设施、免费提供饮用水和防暑药品;为老年游客、儿童等特殊群体开辟专门的避暑休息区,并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巡查和照顾。
景区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其在高温天气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工作人员要能够及时识别游客中暑等症状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同时,景区的应急救援队伍也应时刻保持待命状态,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并处理各类突发情况。
景区高温运营不能只盯着经济利益,更要把游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通过明确运营边界,建立科学的“天气 - 运营”动态响应机制并加强设施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措施,积极主动地防控气候风险。只有这样,才能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享受到安全、舒适的旅游体验,景区也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避免类似因高温和设施故障导致游客健康受损的事件再次发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戚实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