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CN打造“网红医生”,莫让医疗科普被流量淹没

来源:红网 作者:李羿桦 编辑:刘经纶 2025-08-12 21:07:49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李羿桦(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医疗科普视频背后隐藏着一些MCN机构精心设计的商业变现链条,所谓的MCN机构就是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内容生产、运营推广、商业变现等全链条服务的组织。这些机构批量孵化“网红医生”IP:点赞上万的科普视频,可能出自不懂医术的“专职写手”;而一些有平台认证的“权威”医生,实则是被运营公司操纵的“摆拍演员”。此事一经曝光,便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医疗科普正成为一些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当今社会,亚健康正在困扰着人们,不少疾病年轻化。人们对于疾病知识的关注,恰恰间接增加了医疗科普视频的流量,转变成MCN机构大批量制作此类视频的动力。而当社交平台的短视频在老年群体中逐渐普及,老年人更是成为了该类视频的庞大受众。由于老年群体更加重视身体的保养,这些医疗科普视频自然得到了他们的青睐,并且被不断转发,医疗科普视频一时风靡全网。

然而,很多MCN机构拍医疗科普视频是利益驱动,并非真心想做好医疗科普。这些穿着白大褂的医生,顶着知名三甲医院的头衔,实际是“摆拍演员”,他们不懂专业的医疗知识,却有“精湛演技”,向大众“打感情牌”,传递一些博人眼球的内容。此类医疗科普视频包装精美,话术经过精心编排,主打一个“引人注目”,但内容真实性却尚有待考究。很多医疗视频中的观点,并非专业观点,而是视频脚本创作者未经查验的一面之词。而不少大众却信以为真,屡次尝试,这也影响不少老年群体的就医观念——生病不用去医院治疗,用这些“小妙招”就可以痊愈。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做法,不仅耽误患者的病情,也容易让患者陷入久病不愈的恶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医疗科普视频并非简单宣传医疗知识,视频下方往往附有带货链接。“再厉害的胃病,都不用过度治疗,记好这个药”“治胃病先健脾,牢记一个小胶囊”……在短视频平台上,身着白大褂的“网红医生”们正轮番用高度相似的宣传语推荐着同一款中成药。老人相信医疗科普的视频,是出于对生命的爱重,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但MCN却嗅出了其中的商机,利用老年群体分辨能力差的缺口机制,将其一步一步引入其布下的商业陷阱。MCN机构不负责任地科普虚假医疗知识,把医疗科普与资本捆绑,用不正当的手段将医疗知识变现,是实实在在地玷污了救病治人的医学知识。

作为该类医疗科普视频的观众,需要明白,医生日常工作忙碌,空闲时间稀缺,仅凭一人没有团队运作,单独完成拍摄并剪辑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何况是这种毫无瑕疵的“精美”视频。深陷其中的人们仍需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早日脱离虚假的宣传骗局,撕开“专业”医师的伪装面具,相信正规医院渠道的治疗手段,而非依赖网络平台上不靠谱的“小妙招”。MCN机构也要端正自身作风,制作更加打动人心、内容精良的视频,而不是奉承流量为王,靠营造噱头传播夸张的医疗科普内容。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羿桦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56/151967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