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炒菜多放辣椒”引争议,如何让榜样真正立得住

来源:红网 作者:华水术 编辑:汪敏星 2025-08-14 15:18:20
时刻新闻
—分享—

□华水术

近日,吉林白城市精神文明办发布的《关于白城市拟推荐申报2025年第二批“吉林好人”候选人的公示》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争议。其中,00后基层工作者齐某的孝老爱亲事迹,尤其是“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这一细节,被网民质疑“事迹是不是太小了”。这一事件不仅将齐某个人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更引发了公众对于“吉林好人”评选标准及评选公信力的疑问。

从公示内容来看,齐某的事迹包括全程照料患糖尿病住院的奶奶、陪爷爷逛北京天安门、工作中耐心帮老人用手机办业务、教操作并入户帮做家务,以及生活里记挂父母喜好,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等。这些事迹中,照顾患病奶奶和陪爷爷出游体现了一定的孝心,但在“吉林好人”这样省级层面的评选中,显得较为普通,缺乏突出的典型性。而教老人用手机办业务、做家务等行为,在许多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的日常工作中较为常见,很难将其作为“好人”评选中的突出贡献。至于“炒菜多放父亲爱吃的辣椒”,这更像是日常生活中子女对父母基本关心的体现,难以达到大众对“好人”先进事迹的期待高度。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好人”评选,尤其是上升到省级层面的“吉林好人”评选,应当具有较高的标准和门槛。“好人”所展现的事迹应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榜样性,能够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激励更多人向上向善。例如在过往的各类道德模范评选中,那些舍己救人、长期无私奉献社会、为国家和集体利益做出重大牺牲的事迹往往更能打动人心,符合大众对道德楷模的想象。相比之下,齐某的事迹显得过于平淡,缺乏令人震撼、足以成为社会标杆的亮点,这也难怪网友会质疑评选的含金量。

此次事件中,推荐单位的审核流程也受到了公众的质疑。据了解,候选人是通过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联动,自下而上推荐的,所有候选人都是基层推荐上来的。然而,这样看似严密的程序,却未能筛选出足够分量的事迹,让如此普通的事迹进入到省级候选人公示阶段。这不禁让人猜测,基层推荐环节是否存在走过场、形式主义的问题?是否为了完成推荐任务而降低了标准?在评选过程中,相关部门是否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考察,还是仅仅依据提交的材料便草率做出推荐决定?若评选流程不能严格把关,那么评选结果的公信力必然会大打折扣。

虽然当地文明办表示在推荐齐某过程中,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进行了资格审查和走访核实,且会对候选人的各方面意见进行认真细致核实,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但这些回应并未能完全平息公众的质疑。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互联网时代,公众对于评选活动的公平性、公正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强烈的监督意识。道德评选活动关乎社会的价值导向,一旦出现类似争议,就需要相关部门以更加透明、严谨的态度重新审视评选过程,回应公众关切。

此次“吉林好人”候选人公示引发的争议,不仅仅是对齐某个人事迹的讨论,更是公众对道德评选标准的一次集体审视。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此为契机,优化评选标准和流程,确保评选出来的“好人”真正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和示范价值,让“吉林好人”这样的荣誉称号能够实至名归,发挥其应有的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华水术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58/152005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