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嘉亮(兰州财经大学)
近日,上海虹口区图书馆的留言本意外走红。纸张之上,既有工整书写,也不乏随性字迹,讨论着图书馆的空调温度、打闹的孩子、厕所的卫生纸等问题……五花八门的诉求写在留言本上。暖心的是,这些留言都得到了回应,被网友称为“哆啦A梦的留言本”——仿佛有求必应,温暖又贴心。
留言本是信息沟通的一种朴素形式,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为什么偏偏这本引起这么多人共鸣?真正打动人的,不是纸和笔本身,而是它传递出的温度。
留言本的温度,源于双方的本真与诚意。小小的留言本,短短的几行字及回复,体现的是读者和馆方彼此真诚的态度。从小朋友的“为什么卫生间老‘事’没纸”,到学生手绘的“嫌吵闹漫画”,再到读者关于水质、温度等的留言,可以感受到读者的真诚发问,这份发问,本身就是一种信任;而馆方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这份信任:比如及时补充卫生纸、公布水质检测报告、设立儿童专区等。这种“每一问都不敷衍”的态度,让读者感动,馆方用行动诠释了何谓“读者的声音,值得被认真倾听”。
留言本的温度,藏于其暖心的摆放细节。公共场所放留言本非常常见,但为什么有的留言本留言满满,有的却空空如也,与摆放位置有关。起初,它被置于服务台前,留言寥寥;后来,馆方将其移至楼道转角处,留言数量明显增加。就像虹口区图书馆副馆长周馆所说的“来图书馆的很多是‘i人’,有想法了也不好意思和工作人员当面沟通。留言的话,服务台旁边有工作人员,写东西会被看到,读者可能也顾虑隐私。但放到走廊尽头,没有心理负担,大家就愿意写了。”这看似只是位置的微调,实则是服务的深化——真正站在读者立场,守护其表达的自由与舒适。这与“隐性关怀”理念不谋而合,最好的服务,是让人感受不到被服务,却处处被尊重。
留言本的温度,见于每一条回复的审慎与负责。比如,读者呼吁在站立阅览区加设座位,馆方认真讨论后添置了高脚椅;但针对增设微波炉的建议,出于安全与文化场所功能考量,他们并未采纳,而是耐心解释原因。此外,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定期查看留言本,一旦发现有新的留言,会根据具体诉求转达给馆里相关的业务部门,再给出答复。这种不盲目迎合,不回避的方式,既体现了对建议的重视,也展现了公共机构的专业与边界意识。
事实上,这样的“暖心”还有不少,上海天平街道的社区长者食堂的“您留言我烧菜”,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留言簿的互动,江苏徐州博物馆、厦门大学食堂的幽默、回应及时,都赢得了大家点赞。它们共同揭示一个道理:真正有温度的沟通,从不是高科技或大工程,往往就藏在每一笔真诚的书写、每一处细微的考量中。
虹口区图书馆的留言本没有魔法,也不是“哆啦A梦的口袋”,它有的,是尊重、真诚与思考——而这,或许才是当代公共服务真正该追求的“顶配”。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谢嘉亮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