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学生创业补贴不容“寄生虫”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吴海刚 2025-08-27 14:33:29
时刻新闻
—分享—

□郭元鹏

“手把手教你申请创业补贴,补贴6w+”“要不要为了8万元的补贴去创业啊”……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社交平台上,这类“代办大学生创业补贴”的帖子层出不穷,瞄向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毕业生。这看似“钱从天降”的机遇背后,却暗藏着一些中介精心设计的陷阱。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出现大学毕业生因申领创业补贴与代办中介产生纠纷的情况,涉及金额从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8月25日 《华西都市报》)

社交平台上,诱人的广告语向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招手。然而,在这看似“送钱”的好事背后,隐藏的是中介精心设计的陷阱。当多地陆续出现毕业生因代办创业补贴而产生纠纷、损失数万元的案例时,我们不得不警惕:本为滋养青春梦想而设的政策甘霖,正在被中介机构“吃肉喝汤”,这不仅啃食了政策红利,更可能浇灭一代年轻人的创业热情。

一名代办中介给记者提供的“服务项目报价清单”显示,类目包括政策服务、企业服务、商业赛事、投融资服务。在政策服务栏,如果是申领“大创”无偿资助(5万元到20万元奖励),其服务内容包括辅助申报、配合场地审查、提供项目计划书和答辩PPT等,收费标准是2000元基础服务费加10%的抽成。如果是申领“科技型中小企业补贴”,其服务内容包括制作材料、辅助申报,收费标准是1000元基础服务费加10%的抽成。

中介机构盯上大学生创业补贴,本质上是将“政策福利”异化为“收割工具”。大学生初出茅庐,对创业补贴的申请流程和政策要求往往不甚了解,这种信息差成了中介滋生的土壤。他们以“全程代办”“保证到账”为诱饵,实际却布下层层圈套:有的收取高额“服务费”却只提供毫无价值的模板资料;有的教唆毕业生虚假注册公司,埋下法律隐患;更有甚者在补贴到账后强行索要高额分成。这些行径看似“服务”,实则是利用年轻人的信任与信息劣势进行收割,使本应助力创业的补贴沦为了中介的“摇钱树”。

更令人忧心的是,中介的“代办套路”可能给大学生带来长远负面影响。为满足补贴条件,部分中介不惜指导学生虚构项目、伪造数据,甚至盗用他人信息。一旦造假行为被发现,学生不仅面临补贴追回、资格取消的处罚,还可能背负信用污点,影响未来就业与发展。即使侥幸获得补贴,后续的公司注销、税务处理等难题也会让缺乏经验的毕业生手足无措。而当某些中介在收取费用后直接失联,毕业生更是陷入“钱证两空”的困境,创业热情被彻底浇灭。

守护大学生的创业梦想,需要从“堵漏洞”和“强引导”双管齐下。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介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诱导造假、高额收费等行为,净化社交平台上的代办广告。同时,要优化补贴申请流程,通过官方平台提供清晰指南和咨询渠道,降低学生的信息获取门槛,让“自主申请”成为便捷可行的选项。另一方面,高校和社会需要加强创业教育与指导,既要普及政策内容,也要警示中介风险,引导学生认识到:创业补贴只是“助力金”而非“终极目标”,真正的创业成功依靠的是项目质量与个人能力,而非中介的“套路”与“空子”。

大学生创业补贴,承载着国家对青年创新的期待,也是年轻人迈向创业之路的重要支持。中介机构对这笔资金的觊觎与啃噬,不仅蚕食政策红利,更挫伤社会对创业环境的信任。唯有通过加强监管、优化流程、提升意识,让补贴申请回归“便捷、透明、合规”的本质,才能确保政策的温暖真正送达青年群体,让每一份青春梦想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呵护,而非成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创业之路固然艰辛,但绝不能允许中介陷阱成为年轻人追梦路上的绊脚石。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61/152311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