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两电动车马路中间对峙4小时,互相礼让不丢人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吴海刚 2025-08-27 19:36:25
时刻新闻
—分享—

□ 梁勇

近日,有网友反映,广东惠州两名骑电动车的男子在马路中间隔离带安全岛处长时间“对峙”。据发布者称,两人因“斗气”互不相让,从下午4点半一直僵持到晚上8点左右。当地交警部门表示,虽未发生事故,但将调取监控依法依规处理。(8月26日 红星新闻)

这场持续近4小时的“马路对峙”,没有发生事故已是万幸。网友戏称两人为“犟种”,虽带调侃,却也点出了事件的核心:表面上是路权之争,实则是情绪失控下的“意气之争”。

从行为层面看,这样的“对峙”既不安全也不理性。马路是公共空间,不是“斗气”的赛场。从网友发布的视频看,两台电动车车头靠近安全岛,车尾横在马路上,这样对峙,长时间阻塞通道,既影响交通,也将自己与他人置于危险之中。交警介入处理是必要的,这不是为了“各打五十大板”,而是通过外部规训重申公共秩序的基本准则。

应该说,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两车相遇互不相让的“斗气”场景并不少见。前不久发生的奔驰女司机亮证逼来车让行事件,是“斗气”的升级版。很多“斗气”冲突的起点并非双方有实质性利益受损,而是源于“被冒犯感”——你觉得我“不该在这里”,我偏要证明“我可以”;你觉得我应该退让,我偏要“争一口气”寸步不让。这种心态往往让小事升级,将公共空间异化为情绪角力的场所。

值得思考的是,为何许多人习惯于将“退让”等同于“认输”,甚至视为尊严的丧失?一方面,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人们的情绪耐受阈值可能降低,更容易被瞬间“不服气”主导行为。另一方面,公共规则缺位和公共规则意识欠缺也助长了这种“零和博弈”思维——似乎只有“赢”才能获得尊重,而遵守规则、主动礼让反被看作“软弱”。

狭路相逢不是勇者胜、“犟”者胜,互相礼让不丢人。有时,“让”不是失去,而是一种更高级的“赢”——它赢了秩序,赢了心态,也赢了时间。两位电动车主近4个小时的僵持,或许换来了一时面子的“不输”,却浪费了本可用于工作、休息或陪伴家人的宝贵时间。

狭路相逢“对峙”的两人都赌在一口气上。这时,如有路人介入,给双方一个台阶下,或许双方就不会僵持这么久。曾看到一个同类事件,两台车乡村窄桥相遇,互不相让。这时有热心人要两人以猜拳方式决出谁优先通过。果然问题迎刃而解。路人若实在调和不了,可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还有,电动车、汽车狭路相逢“斗气”僵持不下,可能与特殊道路环境下让行规则不够明确清晰有关。有必要细化让行规则。

说到底,生活中有太多比“斗气”更重要的事。不妨放下执念,退一步迎来海阔天空。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梁勇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61/1523251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