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宿变“垃圾场”,花钱就能为所欲为?

来源:红网 作者:陈柏彤 编辑:吴海刚 2025-08-28 21:14:18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陈柏彤(中国人民大学)

8月26日,据第一现场报道,广东中山一民宿遭遇了一场离奇“灾难”:两名年轻住客退房后,房间内满地烟头槟榔渣,辣条油渍大面积渗透床品形成“包浆”,家具遭到不同程度损坏。经协商,民宿主最终仅获300元赔偿,远低于实际损失。令人瞠目的卫生事件背后,不仅是当事住客堪忧的素质水平,更是一种错误的消费观念:“花钱”就能拥有“为所欲为”的权利。

本事件之所以引发热议,不仅因为其破坏之严重,更在于当事人在租借的私密空间滥用自由,造成恶性后果且未付出相应代价。住客在退房前一天明确拒绝保洁服务,在短短两天内将房间从“整洁”变为“包浆级”破坏,足以表明其对自身行为性质之恶劣心知肚明。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普通的不文明范畴,显示出对他人权利的漠视,本质上是一种以消费为借口的放纵破坏。

退房“包浆”事件不是第一次上新闻。2023年11月,杭州萧山区租客退租后留下满屋垃圾:生活垃圾堆积发霉,墙面乱涂乱画,床垫被烫出数十个烟洞。被发现后,租客以“已交押金”为由拒绝清理,然而押金尚不足弥补房东清洁的实际花费。无独有偶,2024年2月,上海宝山区租客留下200余斤垃圾,物业出动3名工作人员耗时半天才完成清运,房东还因房屋空置蒙受租金损失。除此之外,“酒店水壶煮袜子”等极端案例也时有发生,问题不可谓不普遍。

为何此类事件屡见不鲜?究其根本,是部分消费者产生了“付费即可为所欲为”的错误认知。这种扭曲的消费观将支付行为等同于购买了一张“破坏许可证”,认为花钱就可以不顾后果、不负责任。这些人将购买服务后享有的空间视为可以肆意妄为的私人领地,完全忽视了其背后的公共属性和契约精神。特别是在民宿、酒店等相对私密的空间内,这种心态更容易被放大,最终导致“包浆”退房的出现。

此类行为的危害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最直接的是经济层面的损失:民宿经营者不仅要承担物品损坏的直接损失,还要面对房间无法及时出租的间接损失,以及深度清洁和消毒产生的额外费用。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整个行业,由所有消费者共同承担。更深层次的危害在于对社会信任体系的侵蚀:恶意破坏打击社会互信,商家不得不提高押金金额、加强监控措施、制定更严格的入住条款,顾客则难以信任租借物质量,实际上增加了整个市场的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可能产生破窗效应,促使更多人在暂有的私密空间不守公德,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问题需要多方协同努力。个人层面应当树立“权利有边界,使用需负责”的意识,明确消费不等于放纵,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财产权利;平台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共享机制,让失信者处处受限,为其行为付出应有代价;行业内部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阶梯式赔偿标准,既保护经营者权益,又不至于过度加重消费者负担。同时,要从消费观念和素质水平入手,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让文明住宿、文明消费成为社会共识。

消费者花钱买的是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为所欲为的权利。唯有在消费中坚守法律底线、强化平台监管、培育公德意识,才能保障经营者的基本权利,维护诚实有序的良性市场。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陈柏彤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62/152356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